《黑熊搏斗舞》②

《黑熊搏斗舞》:鄂伦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双腿半蹲,双脚跺地,前后扭动双肩,以模拟黑熊搏斗、赞颂鄂伦春人民勇敢、好胜的民族性格。参加人数不限,三人为一组,站成“品”字形,其中的两人面对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倾斜,相对虎视眈眈;两膝略向前屈,两手放在膝盖上,两脚跳跃不停,同时两肩随着节奏左右扭动,头部左右摇摆,嘴里边连呼喊“哈莫,哈莫”(熊的呼叫声)的粗壮声音,此起彼伏。两人斗得难解难分,都想压倒对方取胜。第三人在旁也以同样的动作参加进去,在二人中间蹲跳以表示劝解,直至一方认输,一方宣告胜利。舞蹈充分显示出猎人们在猎获野兽时,定要取胜的顽强拚搏精神;同时赞颂熊力大无穷、异常勇猛的特性。《黑熊搏斗舞》有的地区用“哼呣,哼呣”喉音作伴舞,情绪非常高昂,动作勇健有力。

为您推荐

《腰鼓舞》②

《腰鼓舞》:亦称“打腰鼓”。原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多在年节喜庆时演出,有时也插入秧歌队伍中,随着秧歌队边敲边舞。解放后几乎遍及全国。腰鼓呈长筒粗腰形,用宽布带穿于鼓环中,斜挂在表演者的左侧腰间,双手..

《秦王破阵乐》②

《秦王破阵乐》:又名“七德舞”。是唐代变化较多、影响较大的一种宫廷舞蹈。李世民(其父李渊灭隋称帝后封他为秦王)征伐四方,破灭刘武周时,军中流传、歌颂他统一国家的武功的乐曲《秦王破阵乐》。627年即位后,曾命音乐..

《口弦》②

《口弦》:又称“口口”。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回族民间娱乐形式。“口弦”主要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她们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时,经常用弹口弦的方式,有时相互对弹..

《狮舞》②

《霓裳羽衣舞》②

《霓裳羽衣舞》:唐代舞蹈的代表作之一。传为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称《婆罗门曲》,后经精通音律的唐玄宗(李隆基)润色并制歌词,改题《霓裳羽衣曲》。一说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有感而作前半部分,后参照杨敬..

《摆手舞》②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骆驼”(跳摆手),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集体舞蹈。摆手时围成圆圈,锣鼓放在中央或旁边,两人一行或四人一排,队形看人数多少决定,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一般男女混..

《龙舞》②

《龙舞》:普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常在广场街头演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张衡《西京赋》)精彩地描绘了“鱼龙变化”的表演。《龙舞》从广场搬上舞台,充分利用灯光、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