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韩诗外传十卷

[诗经]韩诗外传十卷:

(汉)韩婴撰 韩婴,西汉燕(治今北京)人。

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的太傅。今文“韩诗学”的开创者。

所传《诗》学,与“齐诗”、“鲁诗”有异,流行于燕赵地区。

为人精悍,处事分明,曾与董仲舒辩论于汉武帝前,仲舒不能屈。《汉书·艺文志》有《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岁久散佚。

只有《韩故》二十二卷,《新唐书》尚有着录,故刘安世称尝读韩诗《雨无正》篇。然欧阳修已称,当时只存外传。

由此可断,北宋时,士大夫已有见有不见。范处义作《诗补传》在绍兴中,已不信刘安世得见韩诗,可见韩诗亡在北宋时。《隋书·经籍志》着录韩诗外传十卷,较汉志多四卷,是为后人所分。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证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

所采多与周秦诸子相出入,其间虽有疵言赘说,不符事实之词,然书中引荀卿非十二子一篇,删去子思、孟子二条,惟存十子,其去取特为有识。又趼系卵雏之喻,董仲舒取之为《繁露》。班固取之为白虎通。

精理名言,往往而有。《韩诗外传十卷》见《汉魏丛书·经籍》万历本、景万历本;《广汉魏丛书·经翼》万历本、嘉庆本;《秘书九种》;《格致丛书》;《快阁藏书》;《四库全书·经部诗类》;《增订汉魏丛书·经翼》乾隆本、红杏山房本、三馀堂本,大通书局石印本等。又《新刻韩诗外传十卷》见《古名儒毛诗解十六种》。又《诗外传十卷》见《津逮秘书·第一集》汲古阁本、景汲古阁本;《四部丛刊·经部》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又《韩诗外传一卷》见《增定汉魏六朝别解·经部》。

为您推荐

[诗经]《诗经》的意象创造

[诗经]《诗经》的意象创造: 人类初期都经历了求同联想、类比(也称模比)思维阶段,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我国古代,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持久。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形成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哲学观念,形..

[诗经]毛诗序义疏一卷

[诗经]毛诗序义疏一卷: (南齐)刘撰 刘(434-489),南朝齐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子珪。宋大明四年(460)举秀才,无仕进意。齐高帝时,为彭城郡丞,后转会稽郡丞,受命为武陵王萧晔讲学。博通五经,弟子甚盛。范缜、何胤皆出其门..

[诗经]燕飨诗

[诗经]燕飨诗: 周代是个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农业宗法社会。家族血缘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家族血缘上无法更易的,亲疏远近决定了人们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血缘情感把周人的家庭、社会协调得自然和谐,使周人习惯..

[诗经]毛诗马氏注一卷

[诗经]《诗经》的地位与影响

[诗经]《诗经》的地位与影响: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诗经》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就产生的年代及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只有荷马史诗能与之相匹比。《诗经》对中国..

[诗经]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

[诗经]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 赋、比、兴三个概念最初虽然是作为用诗方法提出来的,但由于处于类比思维阶段的《诗经》时代,人们无论是用诗还是写诗,其思维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求同类比,所以在毛《传》运用用诗之“兴”法解说..

[诗经]农事诗

[诗经]农事诗: 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便已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到了《诗经》时代,农业已成为周人的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说《诗经》中所有的诗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都反映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