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论

人口论:

中国古代关于人口问题的观点。最早注意人口问题的是战国法家韩非。他在《五蠹》一文中指出:“古时候,丈夫不耕,因为草木的果实就够人吃;妇人不织,因为禽兽的毛皮就够人穿。人口少,财富有余,故民不争。现在,一家有五个子女不算多,每个子女再各生五个子女,祖父尚在,下面已有二十五个子孙,所以人口众多而货财减少,故民争。”人口按照1,5,25……这样的几何级数增长,财货相对减少,人多财寡,这就是“民争”的基本原因。事实上,在韩非的时代,诸侯各国普遍都是地旷人稀,韩非夸大了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而且没有注意到财富的增长。秦汉以后,历代王朝都不存在人口压力,即使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全国人口也只有五千万左右。因此,韩非提出的人口问题没有引起后人的任何兴趣,更没有学者对此加以深入研究。直到清朝道光时代以后,人口猛增至四亿,人口众多这才逐渐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19世纪初,着名学者洪亮吉(1746-1809)在其《治平篇》中第一次对人口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认真分析。他说:“试以一人生三子计之,不出四代,就发展为二十多人,增加了二十多倍,而田地房屋的增加最多不过三五倍,所以,田地房屋之数常常不足,而户与口却常常过剩。”洪亮吉在马尔萨斯之前,就清楚揭示出人口快速增长与生活资料慢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而且,他还指出减轻人口压力的两条途径,一是“天地调剂之法”,即通过水旱瘟疫等自然灾害来减少人口;一是“君相调剂之法”,即国家通过垦荒、移民等方法来改变人口与田地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与科学水平,他自然不可能提出晚婚、节育等主张。

为您推荐

元朝

元朝:(1271-1368)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王朝。由蒙古人建立。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自号“成吉思汗”,意为“天下之王”。这位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统帅十多万蒙古铁骑,横扫中亚,席卷南俄..

四民分业

四民分业:中国古代关于职业分工的理论。“四民”指士农工商,是构成传统社会的基本成员。《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四民”为国家之本,好像房屋的柱石,故曰“石民”。士农工商不是阶级,而是不同的职业..

井田

井田:商周土地分配的一种形式。因将土地划做“井”字形状,故名。《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井田制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将每方圆一里共九百亩的土..

先富后教

均田

均田:北魏至唐代官田分配的一种形式。公元5世纪,北魏孝文帝元宏采纳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诏计口分配国有的空荒土地。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同样受田。露田不种树,只许种植谷物,而且不得买卖,年老及身死,须..

占田法

占田法:西晋颁布的土地占有法。土地私人占有之风,自秦汉以来,愈演愈烈,土地大量集中在达官贵族和豪强大户手中,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变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王莽曾想恢复古代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土地..

户籍

户籍:登记户口的簿册。户口是两个概念,计家曰户,计人曰口。古代有关户籍的正式记载,最早见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登记户口,以五家编为一单位,称为“伍”。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在此基础上“令民为什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