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劳力

劳心劳力:

孟子关于社会分工的观念。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战国时有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一派,主张贤君“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同吃同劳动。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主张。孟子当时就问:“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回答是肯定的。又问:“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回答却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许行自己织布,就会影响耕种。这里就涉及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问题。孟子由此得出结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劳心”与“劳力”,犹如今天说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者之间即使没有尊卑之分,也有高下之别,这是不言自明的。“治”就是统治,就是领导,就是管理,“劳心者”与“劳力者”这种统治与被统治、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并非孟子或儒家的发明,而是古今中外共同的分工现象。不能想象,如果将两者的关系反过来,即“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不过,“劳心者”与“劳力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改朝换代之际,过去的“劳力者”可能成为统治者,但当他成为统治者时,就已经是“劳心”,而非“劳力”了。最后还是验证了孟子的话。但是,孟子如果生活到现代,他将会对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略加修正:统治者必定是“劳心者”,但并非所有的“劳心者”都是统治者;大多数“劳心者”和“劳力者”一样,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吃饭,而不存在“食于人”即被人养活的问题。

为您推荐

谦称

谦称:古代第一人称单数的称谓礼节。古人在言谈与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时候,为了表示谦虚或谦恭,一般避免直接用“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而是用某些“自我贬损”的特殊词语来代替,这就是所谓“谦称”。最普通的谦称是直..

王霸

王霸:孟子归纳的两种统治方法。王与霸,都指君临天下,但以仁德服人者如尧、舜、禹、汤等称王,以武力服人者如齐桓公、晋文公等则称霸。孟子便用“王”与“霸”来概括两种对立的统治方法,即所谓“王道”与“霸道”,简称“王霸..

晋朝

晋朝:(265-420)西晋和东晋两个王朝的合称。晋原为西周初年所封的诸侯国,封地在今山西西南部。三国后期,司马懿诛灭曹爽集团,控制魏国实权,传至其子司马昭,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因司马氏原籍温县(今属河南)为古晋国地,故司马昭得..

崇富论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生卒】:1654—1722【介绍】: 清朝最杰出的皇帝。清顺治帝第三子,名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其在位期间的年号。康熙帝即位时年仅八岁,根据顺治遗诏,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曾统帅满洲铁骑..

大一统

大一统: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春秋》开篇:“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意思是说:鲁隐公元年的春月,就是周王的正月。《公羊传》解释说:为何要说成“王正月”?大一统也。大,意思是尊崇;大一统,就是尊崇一统,而不是“..

南北朝

南北朝:(420-589)分裂的时代。公元420年后,在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史称“南朝”。四朝先后相续,均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其改朝换代的方式都是“禅代”,国名都是采取开国皇帝在前朝的封号,如刘裕在东晋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