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礼

拜礼:

表示恭敬客气的礼节,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传统礼节。从行礼的姿势上分,古代的拜主要有跪拜和揖拜两种:跪拜就是“下跪磕头”,是表示恭敬;揖拜就是“抱拳拱手”,表示客气。拜有尊敬、顺服的意思,经常特指跪拜,在这个意义上,以行礼的姿势分,有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分别,即《周礼》上所谓的“九拜”。以行礼的次数分,又有再拜、三拜、八拜、九拜等分别。再拜就是行礼时,先后拜两次,以表示礼节的隆重,古书上经常说某人“再拜稽首”,意思就是连行两次“稽首”(长久的磕头)礼,又说“再拜顿首”,意思就是先后行两次“顿首”(短暂的磕头)礼;三拜指行三度拜礼,表示遍拜,主人招待宾客时,常因宾客众多,不可能一一遍拜,故以三拜礼代替,以示礼拜众宾;八拜指行八次跪拜礼,原为世交子弟拜见父亲辈朋友所用的礼节,后世又用在异姓结为兄弟时所行礼节,故至今民间尚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九拜又称九叩,表示最高的敬意,是清朝规定的朝见皇帝的礼节,全称是“三跪九叩”。此外,还有“膜拜”,原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对最尊敬者所行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头上,长时间伏地叩头。佛教传入中国后,膜拜与佛教的“顶礼”(姿势为跪在地上以头承尊者的脚)融合,称为“顶礼膜拜”,简称“顶拜”。与中国传统的揖拜相应,佛教也有一种“合掌礼”,又称“合十”,即双手掌心相对、五指相对地合拢,表示敬意,后来也逐渐被教外人士接受,作为表达敬意、谢意以及客气等的一种礼节。

为您推荐

法教

法教:即“以法为教”,与礼教相对。《史记·秦始皇本纪》引李斯言:“私学而相非法教。”即指秦王朝所施行的“以法为教”。这一主张首倡于战国法家韩非。韩非从为君主富国强兵的立场出发,倡导耕战,鼓吹全民皆兵和全民皆农,认..

冠巾

冠巾:古代男子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头饰。冠原来是贵族戴的礼帽,巾则是庶人戴的头帕。刘熙《释名·释首饰》:“士冠,庶人巾。”古代男子束发,先用笄绾住发髻,然后再用冠束住。也就是说,最早的冠是从束发器演变而来的头饰,只罩住..

清朝

清朝:(1644-1911)最后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满洲原名女真族,是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游猎民族,其祖先曾经在中原和华北立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就是消灭北宋而与南宋对峙的金朝。约四百年后,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

揖拜

法后王

法后王:即取法今王。始倡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儒家自孔子始,就主张“法先王”,如孟子“言必称尧、舜”,以古代圣王为标准来批评当今政治。荀子则认为:先王至多,谁可为法?而且,先王的礼乐制度代代相传,后王之法,实际上就是古代..

服饰

服饰:古代服装习俗。华夏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其服装形式也历经变化。如头上戴的冠巾一样,古人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人身份等级的标志,从帝王将相到士庶百姓,服饰可谓千差万别。仅以官员的官服为例,就有祭祀、朝会等特殊场..

郡县

郡县:古代王朝的国家结构形式之一。西周实行封建制,分区管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称“王畿”,据史书记载,方圆大约有千里。王畿之外的诸侯国,只是名义上尊周天子为共主,并履行一定的义务,其他则是各自为政;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