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门:〔原文〕
墓门有棘,
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
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
谁昔然矣。
(斯、知,支部。已、矣,之部。)
墓门有梅,(鲁梅作棘。)
有鸮萃止。
夫也不良,
歌以讯之。(鲁韩讯作谇,之
讯予不顾,作止。)
颠倒思予。
(萃、讯、顾、予,鱼部。)
〔译文〕
墓门长了荆棘,就用大斧子把它砍掉。那个人啊不是个好东西,所有的人都知道。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却仍然改不了,他压根儿就一直这么坏。
墓门有梅树,猫头鹰停在上面。那个人啊不是个好东西,唱个歌来警告他。我警告他他不管,要到他摔了跟头才会想到我。
〔评介〕
这是一首讽刺诗,揭露和讽刺的对象是国人皆知的一个坏人,应该是指一个高级统治者。《毛序》说:“刺陈佗也。”是可能的,证之以《左传》,陈佗弑君篡位,弄得陈国大乱。因此说刺陈佗,是有可能的。但《序》接着又说“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把责任推到无良师上,而诗内又无内证,似属节外生枝,反而使人对其“刺陈佗”说产生了疑问。苏辙、姚际恒和方玉润引申为“国人追咎桓公”(《诗经通论》),“乃刺桓公不能去佗耳”(《诗经原始》),则离题更远了。吴闿生谓“诗既刺佗,‘夫也不良’自指佗言,岂有以斥师傅之理?”“以为追咎桓公,亦非诗意”(《诗义会通》),只主“刺陈佗”说,应该说是符合诗意的。朱熹认为“所谓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诗集传》),今人多从之。
诗分两章,每章六句。第一章开头以“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起兴,兴中有比,以引出诗人所要讽刺的那个坏人。“墓门”有两说,一为指都城城门,一为墓道之门,但不管哪一处,荆棘丛生,都是有害的,因而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动用斧斤,早日铲除。也就是说,对那种举国皆知的坏人,也就应该及早动手,坚决除掉他。接着诗人直接提出那个坏家伙,并加以警告,指出坏人之恶,举国皆知。最后两句,揭露他虽已众目所视、众手所指,但却是怙恶不悛,从来如此,本性难移。诗人的态度是深恶痛绝的。第二章虽基本属迭唱形式,但除第三句外,其余各句都有变化,因此更显出发展和加深。“墓门有梅,有鸮萃止。”梅树虽好,其奈鸮何!用猫头鹰这种众人皆恶的凶鸟来比喻坏人。并直接指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用来警告坏人的,告诉坏人不听从警告一定会摔跟头,一定没有好下场。
语言犀利,感情鲜明强烈,是本诗艺术上的特色。诗两章兴中有比,以恶木恶鸟喻恶人,既揭示出了众人皆恶的特点,又表现诗人自己的深恶痛绝之情。“夫也不良”,直斥其人,毫不隐讳;“谁昔然矣”,这个家伙一贯如此!厌恶鄙弃之情,溢于言表;“知而不已”,“讯予不顾”是对那个人的怙恶不悛、死不改悔的丑恶形象的画相。用语泼辣锋利,笔下如刀,毫不留情。他不像《伐檀》、《硕鼠》那样,揶揄幽默,而是面对面指责、怒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严肃而冷峻的诗人。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