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情与才、胆、识、力

    理、事、情与才、胆、识、力 : 清代诗论家叶燮对客观事物与作家主观条件的概括。“理、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原诗·内篇》说“自开辟以来,天地之大,古今之变,万汇之赜,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饮食男女,于是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蔽之:曰理、曰事、曰情,不出乎此而已。”具体说来,“理”是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本质,“事”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情”则是表现于外的纷纭复杂的现象。文学作品即以“理、事、情”作为反映对象。在叶燮看来,“理、事、情”既是诗歌创作的客观基础,又是批评诗歌的基本标准。“才、胆、识、力”是作家主观条件的诸因素:“才”即才思、才能, “胆”即胆识、胆略, “识”即识见、学识,“力”即魄力、笔力。“才、胆、识、力”又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之中,“识”尤为重要。叶燮认为,文学作品即是主观条件的“才、胆、识、力”与客观的“理、事、情”的有机统一,所谓“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大之经纬天地,细而一动一植,咏叹呕吟,俱不能离是而为言者矣。”“理、事、情”与“才、胆、识、力”是叶燮诗论的核心,具有朴素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色彩,又强调了作家主观条件的作用。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叶燮的诗论才有不少超出前人之处。

为您推荐

点铁成金

点铁成金 : 宋代黄庭坚论诗观点。语出《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庭坚论诗,主张多向古人学习,化用前人诗文为己作。他本人..

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 :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一种论诗方式。以禅喻诗是佛学对诗歌理论影响的产物。晚唐以降,僧人和文人过从甚密,彼此以禅喻诗,以诗证禅,流成风习。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的诗歌美学已开始..

立主脑

立主脑 : 清代戏曲家李渔对戏曲结构的要求之一。戏曲结构问题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李渔说的结构,主要指剧本的谋篇布局,但还要宽泛一些,包括作品的舞台适应性等。他认为结构的好..

诗悟说

韵外之致

韵外之致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通过作品的文字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深层意蕴。语出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外之致”在这里和“味外之旨”、“象外..

滋味说

滋味说 : 南朝梁诗论家钟嵘关于五言诗审美特征的认识。语出《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钟嵘以味喻诗,主张好诗应耐人寻味,而在各种诗体中,五言诗最为有味。晋代玄言诗盛行..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中国诗画情景交融的重要特点。语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工诗善画,常以画入诗或以诗入画,诗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