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与不隔

    隔与不隔 : 近代王国维评判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准。语出《人间词话》。王国维举例,诸如颜延之、黄山谷的诗是“隔”,陶渊明、谢灵运、苏东坡的诗是“不隔”。以作品论,诸如古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写情“不隔”之作;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为写景“不隔”之作。显然,王国维说的“不隔”,指的是直抒胸臆地表达感情,真实直观地描绘景物,“不使隶事之字”,“不用粉饰之字,忌用替代字”。所谓“其言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反之则为“隔”。昔人谓“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诗品》引汤惠休语),也指出了谢、颜二人在表现上的差异。谢诗不假雕饰,故自然可爱;颜诗则雕琢太过,所以为人诟病。王国维以颜、谢诗分别作为“隔”与“不隔”的代表,正暗寓了褒贬之意。要说明的是,王国维虽然以“不隔”为上,却并非完全排斥含蓄之作,而是主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

为您推荐

点铁成金

点铁成金 : 宋代黄庭坚论诗观点。语出《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庭坚论诗,主张多向古人学习,化用前人诗文为己作。他本人..

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 :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一种论诗方式。以禅喻诗是佛学对诗歌理论影响的产物。晚唐以降,僧人和文人过从甚密,彼此以禅喻诗,以诗证禅,流成风习。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的诗歌美学已开始..

立主脑

立主脑 : 清代戏曲家李渔对戏曲结构的要求之一。戏曲结构问题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李渔说的结构,主要指剧本的谋篇布局,但还要宽泛一些,包括作品的舞台适应性等。他认为结构的好..

诗悟说

韵外之致

韵外之致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通过作品的文字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深层意蕴。语出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外之致”在这里和“味外之旨”、“象外..

滋味说

滋味说 : 南朝梁诗论家钟嵘关于五言诗审美特征的认识。语出《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钟嵘以味喻诗,主张好诗应耐人寻味,而在各种诗体中,五言诗最为有味。晋代玄言诗盛行..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中国诗画情景交融的重要特点。语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工诗善画,常以画入诗或以诗入画,诗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