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 : 诗。洛夫著。写于1970年,收入1974年《中外文学》版 《魔歌》。这是洛夫写景抒情短诗的代表作。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此时的洛夫,已改变了 《石室之死亡》时期抒写生死玄想和追求繁复意象的创作风格,而特别关注了 “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为精粹而鲜活的意象”的创作课题 (洛夫: 《我的诗观与诗法—— 〈魔歌〉自序》)。该诗共4节18行。全诗以抒情主人公上山、入山、下山的游程为序,描绘了四幅声象画面,四个画面均暗扣诗题,突现了清冷的山声和空旷的氛围,以鲜活、简约的意象活化了景物与人物动态,造成轻灵、淡远的诗境。诗的末节: “下山/仍不见雨/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这里写“三粒苦松子”却不直绘其形色,而暗换“一把鸟声”,造成一种突发效果,实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使人产生一种回溯联想,从而浓化了全诗的意境。这首诗结构精致,描写细腻,语言含蕴,妙句惊人,颇受诗界推崇,曾被选入《1970诗选》等几种选本。
出版时间:1989-10 雾里独行 : 诗。陈嘉农著。初载1985年5月17日 《自立副刊》,是痛悼杨逵病逝的 《写给杨逵二首》之一。诗章用委婉的抒情笔调讴歌了杨逵精神的价值,并预示出其久远的影响力。全诗4节14行。第一..
出版时间:1989-10 乡土文学的功与过 : 王文兴著。初载1978年2月号台湾《夏潮》杂志。本文是乡土文学论战中极有代表性的长篇论文之一。全文2万余言,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谈文学观,第二部分谈社会观。第一部分..
出版时间:1989-10 蝶之美学 : 诗。羊令野著。收入1968年南北笛诗社版《贝叶》之《一瞬》辑。这辑诗共14首,是诗人去台初期1955年后的作品。这是一首熔象征与浪漫手法于一炉的优秀作品。全诗3节12行。诗中形象完..
出版时间:1989-10 中国人立场之复归 : ——为尉天骢先生《乡土文学讨论集》而作。胡秋原著。本文系《乡土文学讨论集》书序,长达 3 万余言,讨论了四个问题: “一是所谓乡土文学之意义。二是对所谓乡土文学之误..
出版时间:1989-10 “乡土文学”的盲点 : 许南邨(陈映真)著。初载于1977年6月号《台湾文艺》杂志。本文首先肯定叶石涛《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是“自五十年代以来已不得一见的,运用了新的历史科学以讨论文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