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译语的训诂(语言)

古书译语的训诂(语言):

指古代文献中外来词的训沽。上古时期,就有一些别的民族的词语进入汉语,但时代绵远,所知极少。据近代人研究,《楚辞》、《老子》、《方言》中的楚语,有些聚讼纷纭的问题引用彝语、土家语训释,往往文从字顺。汉代时西域语言的一些词语被汉语吸收。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下与汉人杂居,汉文献里也记载了匈奴、鲜卑的词语。北魏孟威有《国语杂文》,当时还有《国语名物》、《国语杂物名》等,记录的国语即鲜卑语。佛典译释始于东汉,古印度语及中亚细亚的一些词汇进入汉语。北齐刘世雄有《释梵语》。唐宋间出现了梵汉对译的词汇手册《梵唐消息》、《梵语杂名》,出现了解释汉译佛经译语的着作《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等。清人周春将佛教书中的汉语译名,依《尔雅》体例编成《佛尔雅》。蒙古人建立元朝,满人建立清朝,他们的语词对汉语都有影响。传统训诂学对译语的研究很不充分。弄清古文献中译语的意义和来源是训沽学上的一项新任务。

为您推荐

汉语基本词汇广义性说(语言)

汉语基本词汇广义性说(语言):汉语词汇学说之一。张世禄《从训诂学上来看古汉语的基本词》(1982年)首先提出古汉语基本词汇除了全民性、稳定性、极强的构词能力三种基本属性外,可能还有词义范围上概括较广的广义性。苏新..

周秦文字学(语言)

周秦文字学(语言):文字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周秦是中国文字学萌芽时期。相传西周宣王时代产生最早的一部儿童识字读本——《史籀篇》,开秦汉字书先河。春秋战国时代,已有关于汉字构造的论述。《周礼·保氏》所举周代教..

注疏体裁的发展(语言)

注疏体裁的发展(语言):训诂体式分为两大类,即通释语义的专着和随义释义的注疏。注疏体裁有:传注体、章句体、音义体、集解体、义疏体、评注体、校注体。汉代训诂通行传注体和章句体。传注体传通经义,朴实简约,如《毛传》。..

当代《尔雅》研究(语言)

辞书编纂中国化问题讨论(语言)

辞书编纂中国化问题讨论(语言):辞书学问题讨论之一(1982-1984年)。1982年11月,《辞书研究》1982年第六期发表杨祖希的《中国式专科辞典的释义》,发起了关于辞书编纂中国化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1)要不要提辞书编纂..

当代训诂学(语言)

当代训诂学(语言):训诂学史分期之一。指1949年以来的训诂学。理论方面的着作有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训诂简论》,张永言《训诂学简论》,周大璞《训诂学要略》、《训诂学初稿》,吴孟复《训诂通论》,白兆麟《简..

当代古汉语词汇学研究(语言)

当代古汉语词汇学研究(语言):指1949以后的词汇学研究。专着有张永言《词汇学简论》,赵克勤《古汉语词汇问题》,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等,论文有郭在贻《说文段注与汉语词汇研究》,张世禄《从训诂学上来看古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