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字学(语言)

两汉文字学(语言):

文字学史分期之一。一般认为两汉是中国文字学创立时期。汉初闾里书师将秦代《仓颉》、《爰历》、《博学》三部字书合并为一,统称《仓颉篇》。字体改篆为隶。尔后学者多沿用其体例编纂字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篇》、扬雄《训纂篇》、贾鲂《滂喜篇》等。汉初规定对学童试以*八体,成绩优异者任以官职。此制度后不遵行。一般儒士不识前朝文字,只好据隶书说解文字,甚至称隶书为仓颉时书,历代相传不变。不承认新出古文经的价值。古文学家则致力研习和传授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古文经,通过对今古文字的比较和训释字义的研究,促进了文字学的发展。其贡献主要有:(1)编纂古文字字汇。如卫宏《古文官书》,郭显卿《古今奇字》等,罗列古今数种字体进行对照,便以识览。(2)整理先秦古文经,考释古器物铭文。如张敞释谈美阳所出《尸臣鼎》铭文,刘向、刘歆父子以秘府所藏古文经校正今文经。(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说。(4)继承古文经学派重视文字训诂的传统,许慎采篆文、合古籀,博取通人之说,作成中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书——《说文解字》。

为您推荐

民国古文字研究(语言)

民国古文字研究(语言):民国是古文字学继续发展的时期。甲骨文研究方面,罗振玉早在清末就开始从事甲骨卜辞的收集,着录和研究。其代表作《殷墟书契考释》,释出数百个甲骨文,大致勾勒出卜辞基本内容,奠定了甲骨学的基础。王国..

古书译语的训诂(语言)

古书译语的训诂(语言):指古代文献中外来词的训沽。上古时期,就有一些别的民族的词语进入汉语,但时代绵远,所知极少。据近代人研究,《楚辞》、《老子》、《方言》中的楚语,有些聚讼纷纭的问题引用彝语、土家语训释,往往文从字..

汉语基本词汇广义性说(语言)

汉语基本词汇广义性说(语言):汉语词汇学说之一。张世禄《从训诂学上来看古汉语的基本词》(1982年)首先提出古汉语基本词汇除了全民性、稳定性、极强的构词能力三种基本属性外,可能还有词义范围上概括较广的广义性。苏新..

周秦文字学(语言)

注疏体裁的发展(语言)

注疏体裁的发展(语言):训诂体式分为两大类,即通释语义的专着和随义释义的注疏。注疏体裁有:传注体、章句体、音义体、集解体、义疏体、评注体、校注体。汉代训诂通行传注体和章句体。传注体传通经义,朴实简约,如《毛传》。..

当代《尔雅》研究(语言)

当代《尔雅》研究(语言):指1949年以来的《尔雅》研究。已发表一部专着、四十余篇论文以及一些训诂通论中的有关章节。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1)《尔雅》的性质、作者和产生时代。有人认为《尔雅》是启蒙教科书,有人认为是..

辞书编纂中国化问题讨论(语言)

辞书编纂中国化问题讨论(语言):辞书学问题讨论之一(1982-1984年)。1982年11月,《辞书研究》1982年第六期发表杨祖希的《中国式专科辞典的释义》,发起了关于辞书编纂中国化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1)要不要提辞书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