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拟学派(语言)

形态构拟学派(语言):

现代音韵学派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主要人物有蒲立本、包拟古、许思莱、梅祖麟等。该学派主要运用历史比较法,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汉藏系语言的比较,不仅系统地进行早期上古汉语的语音构拟,而且认为汉语最先是具有形态变化的综合语,并试图进行早期上古汉语的形态构拟。如蒲立本认为清、浊辅音声母的对立,可造成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对立,如“见”〔k-〕:“现”〔g-〕;包拟古认为汉语的〔s〕词头与藏语的〔s〕词头一样,表示使役意义,如“妥”〔tn-〕·“绥”〔sn-〕;福来斯特和梅祖麟认为汉语的去声有s词尾,其语法作用与藏文s词尾相似,可以把动词变为名词。汉语的形态特征最早可能存在过,但由于消失的时间过早和研究方法、手段的局限,目前这一方面的探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为您推荐

少数民族文字的创造和改革(语言)

少数民族文字的创造和改革(语言):文字学史研究内容之一。1949年前中国十几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三十几个民族没有文字。1949年后,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科事业,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具体需要、客观条件和本民族自愿..

民族文字发明传说(语言)

民族文字发明传说(语言):指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关于文字发明过程,发明人物,文字功能以及为什么有些民族没有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国除了汉族的苍颉造字传说外,彝、苗、独龙、水、布朗、基诺、傣等民族都有文字发明传..

汉字发展民族性论(语言)

汉字发展民族性论(语言):汉字学说之一。申小龙《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汉字的特点及其归宿》等文提出,中国文字改革理论所依据的西方语言的文字音义关系原则及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世界文字发展的规律不..

兰亭序真伪之争(语言)

杨树达古文字研究(语言)

杨树达古文字研究(语言):*杨树达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有关文字学的重要着作就有五六种之多。他曾留学日本,在治学方法上受到欧州近代文字语源学的影响,又吸收了清代考据学特别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研究方法与学术成果,思路..

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语言)

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语言):汉字问题讨论之一。自占以来,关于汉字的产生就有种种传说,比较流行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建国后,随着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陆续发现,学术界对汉字形成问题的研究有了..

王国维古文字研究(语言)

王国维古文字研究(语言):*王国维以乾嘉以来的考据学为基础,吸收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在古文字与古史研究中成功地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地下出土的甲骨金文和早期典籍文献相互参证,对古代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