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语言)

语言习得(语言):

也叫“语言获得”。儿童习得语言(母语)的发展过程。从“前语言期”到“语言期”在时间上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三至六个月为婴儿语期,这时能理解面部表情和语调;能运用发音器官发出各种语音,但不会说连贯的话语。六至九个月为幼儿语期,这时能对手势和简单的指令作出反应;在自身刺激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语音组合。十二个月时为模仿期,这时能对外界影响作出积极的反应;能说出最初的“词”(单词句)和作重复性的语言游戏。十五个月时为自发期,这时能把外界谈话的成分编成随便的言语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词汇量增加到二十多个;能用双词短语进行交谈。两岁时为说话期,这时能完全理解指令,开始用短语表达需要。四岁时为多话期,这时能完全理解成年人对他说的话,几乎完全掌握了说话规则。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不能称之为语言习得。中国近年来在儿童语言习得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如“儿童对与格和工具格句子的理解及使用策略”、“四至七岁幼儿对汉语指示代词的理解”、“四至六岁儿童掌握汉语量词水平的研究”等。

为您推荐

语言灵物崇拜(语言)

语言灵物崇拜(语言):也叫“语言拜物教”。指人们将语言文字神秘化,赋予一种超人的力量的迷信观念。在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及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产生了迷信,把一些无生命的东西当作崇拜的偶象,最典型的是木雕石..

语言能力遗传(语言)

语言能力遗传(语言):讨论和研究人的语言能力是否具有遗传性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种观点:⑴环境决定论,即认为语言能力完全是后天的,是环境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解释不了为什么只有人类才能习得语言,而在人类生活的世界里其..

白话(语言)

白话(语言):①也叫“白话文”。同“文言”相对。汉语书面语之一。大体在唐末,尤其宋元以来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的口语很接近,因而容易为当时及后来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运用。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

听解失语(语言)

行为主义(语言)

行为主义(语言):现代美国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基本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提出。他主张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以“刺激——反应”公式作为行为的解释原则;吸收巴甫洛夫(Pavlov,I.P.)的条件反射学说..

语言感情(语言)

语言感情(语言):使用某一种语言的社会集团成员对自己的母语所具有的强烈感情。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状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在不流行其母语的社会环境中,强烈地感到要用母语彼此交际。另一..

智力和语言(语言)

智力和语言(语言):关于人的智力和语言活动的关系。主要有下面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能力就是智力的反映。在种系发展中人的智力不断提高,这就为语言发展铺平了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智力是语言能力发展的结果。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