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相关性理论(语言)

语言相关性理论(语言):

也叫“语言决定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及其学生沃尔夫(B·L·Whorf)所提关于语言决定思维、语言决定文化的理论。该理论注重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德国人种学家洪堡特(W·Humboldt)提出的观点。萨丕尔(E·Sapir)认为语言不只是交际和思维的辅助工具,而是人们形成世界观的基础。沃尔夫(B·L·Whorf)将这种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强调客观世界只能给予我们一些杂乱无章、川流不息的印象,只有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才能使它们条理化,这种条理化使操不同语言的人所理解的客观现实各不相同。所以特定的语言迫使人们接受特定的世界观,并决定人们的思维规范和行为准则。他还认为不同语言的民族其逻辑也不相同。对这一理论历来有不同看法。反对者认为:其一,虽然人类在认识世界时带有主观成分,尤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用语言形式固定下来时更是如此,但这种主观成分不是语言所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各个不同民族的社会现实。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决定了语言形式,而不是相反。其二,虽然语言是与思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但语言本身毕竟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规律和特征,与思维不是同一事物。语言能有效地帮助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方式,但不能决定思维。此外,也有些学者对该理论加以修正。参见“洪堡特主义”。

为您推荐

外语教学心理学(语言)

外语教学心理学(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在掌握非本族语言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外语的能力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主要内容有:学生掌握外语..

负停顿(语言)

负停顿(语言):指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急于说出下一句话,而取消原来句子之间应有停顿的现象。赵元任首先发现并阐述了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主从复句之间,由于各种因素说话者先说出了主句,然后再追加出从句,因这种追加较为..

词的联想(语言)

词的联想(语言):人们听到一个词后,依据语义系统的制约,通过思维方式迅速想到另一个词的心理过程。分为两种规律性的途径:⑴聚合规则联想,包括最低限度的对比规则、标记规则、成分递减规则、范畴保存规则。⑵组合规则联想,包..

心理停顿(语言)

语音听辨(语言)

语音听辨(语言):指听话者感知并辨认言语声音符号的心理过程。首先是“孤立音素的听辨”,包括三个阶段:⑴听觉阶段,听话者将听到的声音信息分析为语音音素的声学提示,如“清音”、“鼻音”、“双唇音”、“送气”及元音舌位..

制定言语计划(语言)

制定言语计划(语言):指说话者根据他们改变听话者心理状态的需要而制定他们要说些什么的过程。是言语产生的第一个环节。包括三个层面:⑴语段计划,说话者首先要决定他们准备参加什么样的言语活动,是说故事还是和别人交谈;是..

发声反馈(语言)

发声反馈(语言):指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意识到、觉察到或听到自己话语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途径:⑴动觉反馈,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的运动意识到自己的话语;⑵听觉反馈,通过外部的空气传导听到自己的话语;⑶振动反馈,通过内耳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