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林—纳尔逊悖论(语言)

格列林—纳尔逊悖论(语言):

语义悖论之一。1908年由格列林与纳尔逊(L.Nelson)共同提出。其内容是:某一事物或某一属性p,如果它本身不属于该事物或不具有该属性,即p不p,则p称为它谓的,否则称为自谓的。把一切它谓的事物或属性组成集合,记作H。问:“它谓”它谓吗?即H∈H吗?对它的回答导致悖论:如果“它谓”是它谓的,则“它谓”是自谓的,如果“它谓”是自谓的,则“它谓”不是它谓的。即H∈H并且HH。

为您推荐

问句的真值(语言)

问句的真值(语言):问句的真假情况。有三种:真、假、不定。它们是根据问句的回答的真假来确定的。⑴一个问句为真,当且仅当,它有真回答。如“吕叔湘是着名语言学家吗?”该问句有真回答:“是的。”因此,它是真问句。⑵一个问..

句型操练(语言)

句型操练(语言):也叫“结构操练”、“替换操练”。在语言教学中为练习某种句子结构采用填充法和替换框架而进行的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根据类推的原理模仿一种结构或把一种结构变成另一种结构。句型操练一般由两部分..

厄勒克特拉悖论(语言)

厄勒克特拉悖论(语言):逻辑史上最早的内涵悖论。由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厄勒克特拉有位哥哥奥列斯特回家了,尽管厄勒克特拉知道奥列斯特是她的哥哥,但是她并不认识在她面前的这个男人。于是可构成如下推理..

模糊语言值(语言)

问句的可能回答(语言)

问句的可能回答(语言):也叫“可能答案”。能满足问句的答案要求的语句。问句不同,其答案要求不同,因而其可能回答的定义也不同。⑴q为是-否问句中的可能回答,当且仅当,q是对p的肯定回答或否定回答。如“今天是星期天吗?”其..

语法翻译法(语言)

语法翻译法(语言):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语法和翻译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活动。如课堂上把课文从源语译成目的语,或从目的语译成源语,同时教师用源语讲解目的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引导学生做翻译学习。这种方法的..

语词定义(语言)

语词定义(语言):①也叫“名词定义”、“名义定义”。确立一个语词的意义的定义。其被定义项是词或词组本身。一般分为两种:⑴说明的语词定义,用来指示语词已有的确定意义。如“‘犊’表示小牛”。⑵规定的语词定义,用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