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节结构观(语言)

上古音节结构观(语言):

关于上古汉语音节结构的观点。主要分岐是上古音节是否都具有辅音韵尾。继高本汉之后,陆志韦、李方桂等把上古音全部阴声韵都拟为具有浊塞音韵尾,使上古汉语完全不具备开音节,认为谐声系统和《诗经》押韵材料中所表现出的阴、入相通的情况只能导致这种结论,或许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根本就是CVC(辅音 元音 辅音)。丁邦新从中古入声韵尾变为现代[-u]和[-i]韵尾论证中古的[-u]、[-i]韵尾也是源于上古塞音韵尾,又从汉藏语比较等角度论证上古汉语音节结构确为CVC,并指出汉藏语系中现存着没有开音节的语言。严学窘也认为原始汉藏语辅音韵尾非常丰富,韵尾的消变脱落是汉藏系语言发展的重要规律。有的学者如王力、方孝岳等人反对此说,认为上古汉语开音节不可能如此贫乏,现存汉藏系语言开音节是很丰富的;汉语的塞音韵尾是不破裂的“唯闭音”,故不可能有入声韵的清塞音韵尾与阴声韵的浊塞音韵尾的对立。此外,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是比较复杂还是比较简单,是否有复辅音的声母和韵尾,是否有介音,是否有声调等,也有不同的观点和待研究的问题。现代音韵学者有不少人正趋向于联系语法形态,即从形态音韵学的角度来探索上述问题。参见“上古阴声具辅音韵尾说”、“上古阴声为开音节说”、“古有复辅音声母说”。

为您推荐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所提学说。他根据后汉三国时期的梵汉对音资料,发现汉语的入声韵尾[-t]、[-p]、[-k]等梵文对音是浊音[-d]、[-b]、[-g]等。如“拔陂”的梵文对音是bhadrapāla,用bhad对“拔”;..

一等韵(语言)

一等韵(语言):没有[i]介音,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最大和舌位较后的韵母。如《广韵》的豪韵[au]没有[i]介音,主要元音[a]发音的开口度最大,舌位较后,所以韵图列为一等韵。一等韵的主要元音发音开口度最大是就各韵之间相比较而言的。..

《切韵》音系(语言)

《切韵》音系(语言):切韵》系韵书所代表的音系。一般以王仁昫《刊谬补阙切韵》(多简称《王三》)或《广韵》为代表。对《切韵》音系的最新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邵荣芬《〈切韵〉研究》(1982年)邵书以宋跋本王仁昫《刊谬..

声调起源于韵尾说(语言)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1953年,日本赖惟勤根据古汉语辅音韵尾的分布情况及其他证据,撰文认为上古汉语除有双唇、舌尖和舌根音韵尾之外,尚有一套圆唇舌根音韵尾(他称之为“喉音韵尾”)。李方桂..

中古音系(语言)

中古音系(语言):一般指隋唐时期的汉语音系。高本汉称之为Ancient Chinese,蒲立本等人称之为Middle Chinese。汉语的中古音系以何种资料为代表,音韵学界有两种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切韵》音系即代表中古音系;另外一些学者则..

声调起源于元音说(语言)

声调起源于元音说(语言):关于汉语声调起源的学说。此说还应细分为二,即长短说和松紧说。王力主张汉语声调起源于长短元音。他认为上古有四个声调,分为舒促两类,即: 确认上古四声不但有音高的分别,而且有音长(音量)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