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古汉语音节结构的观点。主要分岐是上古音节是否都具有辅音韵尾。继高本汉之后,陆志韦、李方桂等把上古音全部阴声韵都拟为具有浊塞音韵尾,使上古汉语完全不具备开音节,认为谐声系统和《诗经》押韵材料中所表现出的阴、入相通的情况只能导致这种结论,或许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根本就是CVC(辅音 元音 辅音)。丁邦新从中古入声韵尾变为现代[-u]和[-i]韵尾论证中古的[-u]、[-i]韵尾也是源于上古塞音韵尾,又从汉藏语比较等角度论证上古汉语音节结构确为CVC,并指出汉藏语系中现存着没有开音节的语言。严学窘也认为原始汉藏语辅音韵尾非常丰富,韵尾的消变脱落是汉藏系语言发展的重要规律。有的学者如王力、方孝岳等人反对此说,认为上古汉语开音节不可能如此贫乏,现存汉藏系语言开音节是很丰富的;汉语的塞音韵尾是不破裂的“唯闭音”,故不可能有入声韵的清塞音韵尾与阴声韵的浊塞音韵尾的对立。此外,上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是比较复杂还是比较简单,是否有复辅音的声母和韵尾,是否有介音,是否有声调等,也有不同的观点和待研究的问题。现代音韵学者有不少人正趋向于联系语法形态,即从形态音韵学的角度来探索上述问题。参见“上古阴声具辅音韵尾说”、“上古阴声为开音节说”、“古有复辅音声母说”。
上古音节结构观(语言)
上古音节结构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