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韵学研究(语言)

当代音韵学研究(语言):

指1949年以后的音韵学研究。音韵理论方面,主要论着有王力《汉语史稿》上册、《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重印本、《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汉语音韵学纲要》,董同龢《汉语音韵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殷焕先《反切释要》,崇冈《汉语音韵学的回顾和前瞻》,徐通锵、叶蜚声《译音对勘与汉语音韵研究》等。上古音研究方面,主要论着有王力《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何九盈、陈复华《古音通晓》,管燮初《从(说文)中的谐声字看汉语声类》,周祖谟《汉代竹书和帛书中的通假字与古音的考订》,黄典诚《关于上古音高元音的探讨》,邢公畹《说平声》,邵荣芬《古韵“鱼”、“侯”两部在前汉时期的分合》,王显《古韵“阳”部到汉代所起的变化》,俞敏《后汉三国梵汉时音谱》等。中古音研究方面,主要论着有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五代刻本〈切韵〉及其声母的读音》,李荣《切韵音系》,邵荣芬《切韵研究》,《晋书音义反切的语音系统》,黄典诚《切韵性质的探讨》,尉迟治平《周、隋长安方音初探》,施向东《玄奘译着中的汉梵对音的唐初中原方音》,钟兆华《颜师古反切考》等。近代音研究方面,主要论着有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李新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邵荣芬《中原雅音研究》,鲁国尧《宋代辛弃疾等山东词人用韵考》,李行杰《〈韵补〉声类与南宋声母》,唐作藩《〈正音捃言〉的韵母系统》,李思敬《从〈金瓶梅〉考察十六世纪中叶北方话中的儿化现象》,刘楚《〈西儒耳目资〉与中法文化交流》,侯精一《清人正音书三种》等。等韵研究方面,主要论着有李新魁《汉语等韵学》、《〈韵镜〉校正》、《〈韵镜〉研究》,俞敏《等韵溯源》,汪寿明《读〈切韵指掌图〉札记》等。工具书方面有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周祖谟《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等。1980年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成立,每届年会论文汇编成《音韵学研究》专刊出版。研究会与华中工学院合办了三期音韵学研究班,与中央民族学院合办了音韵学高级研究班。

为您推荐

词汇扩散论(语言)

词汇扩散论(语言):从汉语研究中得出的有关语音演变普遍规律的理论。王士元1969年提出由一个音演变为另一个音是突然发生、瞬间完成的,而音变在词汇中有个逐步扩散的过程。郑锦全、谢信一、陈渊泉用计算机对中古汉语到现..

第一次古音学大辩论(语言)

第一次古音学大辩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认为“偏旁及韵文之功用,至考见古今韵分部之异同而止。若古某部之当读某音,其与今读之差别如何,则虽遍稽旧籍,无由得确实之证明”,因而提..

传统音韵学派(语言)

传统音韵学派(语言):同“现代音韵学派”相对。主要指清代乃至清代以前的学者和派别,以及信奉他们的音韵研究旨趣和方法的学者和派别。其特征主要是:(1)研究材料限于中国古代的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异文、声..

守温字母来源(语言)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

二等介音研究(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清代江永认为,“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一些音韵学家根据反切上字的分组趋势,把一、二等定为不带任何介音的洪音。瑞典学者高本汉把东韵一等拟作〔-u〕,江韵拟作..

包—白假设(语言)

包—白假设(语言):关于上古汉语元音系统构拟的假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包拟古和白一平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李方桂四元音系统的六元音系统:〔i i u e o a〕。包拟古的方法是用汉藏语言材料来作对应比..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语言)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讨论,明清时代曾有零星的发生,如明代王伯良《曲律·论韵第七》对于《中原音韵》是否真的代表中原语音之正,表示怀疑;吕坤《交泰韵》“辨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