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训词(语言)

互训词(语言):

在注释书和训诂专书中互相训释过的词。包括两种情况:(1)单词互训。如《说文》:“造,就也。”《礼记·王制》注:“造,成也。”《尔雅·释诂》:“就,成也。”《说文》:“成,就也。”“造”、“就”与“成”为互训词。(2)义界主训词互训。如《说文》:“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诗·伐木》笺:“平,齐等也。”“齐”与“平”分别是两个义界的主训词,二者互训,也叫互训词。

为您推荐

训释(语言)

训释(语言):洲与释的合称。指古代训诂书注释书中的解说。训释的主要内容是对词义的解释和对文意的解说。对词义的解释包括:(1)对本义和引中义的解释。⑵对概括义和具体义的解释。(3)以今语释古语。⑷以通语释方言。(5)..

舌齿音比例式(语言)

舌齿音比例式(语言):音韵学术语。高本汉在研究中古汉语声母时,接受了商克关于舌音与齿音关系的比例式: 其中齿音有三套,舌音只有两套,又齿音精、照一组还出现于三等韵中,与舌音并不成完全的对应比例。此外,喻世长提出了另一..

正反同辞(语言)

正反同辞(语言):指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从广义说,指一切反训现象,但通常不包括*美恶同辞、*施受同辞。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有“二义相反而一字之中兼具其义之例”:“《广韵》:‘终,竟也。’故终有末义。如《易..

音转字源学(语言)

解文之训诂(语言)

解文之训诂(语言):同“说字之训诂”相对。指随文释义之训诂,即注重解释词在经文中的具体意义。黄侃认为解文之训诂“贵专”,“只解取字义中之一部分”。如《说文·支部》:“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上。’传曰:裂..

类型拟测法(语言)

类型拟测法(语言):运用语言的普遍性和语言类型学(language universal and linguistic typology)的理论和规律来拟测古音的一种方法。目前国际语言学界对语言共性研究分为两大学派,一派是以美国格林伯格为首的类型学派,一..

施受同辞(语言)

施受同辞(语言):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事、受事两方面的意义。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卷一有“施受同辞例”:“乃同一事也,一为主事,一为受事,且又同时连用,此宜有别白矣。……公羊庄二十八传云:‘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