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释(语言)

训释(语言):

洲与释的合称。指古代训诂书注释书中的解说。训释的主要内容是对词义的解释和对文意的解说。对词义的解释包括:(1)对本义和引中义的解释。⑵对概括义和具体义的解释。(3)以今语释古语。⑷以通语释方言。(5)解释复语单义,即同义连文。如《易·泰·象传》:“裁成天地之道。”“裁”、“成”同义。⑹解释连类而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词连在一起,但只用其中一个词表达意义。如《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实际上只是江入海,汉不入海。二是将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连在一起,也只用其中一个词表达意义。如《史记·游侠列传》:“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这里“急”有义,“缓”无义。(7)辨析词义,指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对文意的解说包括:(1)串讲文章大意。(2)分析句读。(3)阐述语法。包括解释虚词、说明语序、词类活用等。(4)显示修辞。包括说明比兴、譬喻,指出言外之意等。

为您推荐

正反同辞(语言)

正反同辞(语言):指一个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从广义说,指一切反训现象,但通常不包括*美恶同辞、*施受同辞。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有“二义相反而一字之中兼具其义之例”:“《广韵》:‘终,竟也。’故终有末义。如《易..

音转字源学(语言)

音转字源学(语言):传统训诂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方言分化字和义衍分化字的来源。汉字的字音随着方音差异或意义分化而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书写形式变化而产生新字,由方言音变而造的字是方言分化字,由义衍推动而造的字是义衍分..

解文之训诂(语言)

解文之训诂(语言):同“说字之训诂”相对。指随文释义之训诂,即注重解释词在经文中的具体意义。黄侃认为解文之训诂“贵专”,“只解取字义中之一部分”。如《说文·支部》:“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上。’传曰:裂..

类型拟测法(语言)

施受同辞(语言)

施受同辞(语言):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事、受事两方面的意义。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卷一有“施受同辞例”:“乃同一事也,一为主事,一为受事,且又同时连用,此宜有别白矣。……公羊庄二十八传云:‘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注..

音近义通(语言)

音近义通(语言):指同根词往往音相近、义相通的现象。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与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随着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词汇不断丰富,在原有语词的基础上产生出新词。新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旧词引申到距离本..

名物训诂(语言)

名物训诂(语言):辨别解释事物的名称(包括辨析事物古今不同的名称),探求其得名之源的工作。探求名物的来源,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古人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从而研究古人的科学与思想;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名物的推源进一步研究词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