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转字源学(语言)

音转字源学(语言):

传统训诂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方言分化字和义衍分化字的来源。汉字的字音随着方音差异或意义分化而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书写形式变化而产生新字,由方言音变而造的字是方言分化字,由义衍推动而造的字是义衍分化字。最早推求方言分化字源的是西汉扬雄。如《方言》卷十:“煌,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娓,火也。”清代,戴震深入研究了“转语”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他的学生王念孙。王氏在《广雅疏证》中对转语的声音和意义的关系作出深刻论述。音转字源学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科,它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的音义来源,认识汉字孳生和使用的规律、汉语音义结合的规律、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词义之间的引申分化规律等。从实用上说,它可以为古代文化史的研究提供材料和佐证。

为您推荐

类型拟测法(语言)

类型拟测法(语言):运用语言的普遍性和语言类型学(language universal and linguistic typology)的理论和规律来拟测古音的一种方法。目前国际语言学界对语言共性研究分为两大学派,一派是以美国格林伯格为首的类型学派,一..

施受同辞(语言)

施受同辞(语言):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事、受事两方面的意义。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卷一有“施受同辞例”:“乃同一事也,一为主事,一为受事,且又同时连用,此宜有别白矣。……公羊庄二十八传云:‘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注..

音近义通(语言)

音近义通(语言):指同根词往往音相近、义相通的现象。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与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随着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词汇不断丰富,在原有语词的基础上产生出新词。新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旧词引申到距离本..

名物训诂(语言)

内部拟测法(语言)

内部拟测法(语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历史语言学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构拟古语的方法。它不同于十九世纪印欧语比较研究中创立的“历史比较法”。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1958年)指出内部构拟的方法应用..

同用(语言)

同用(语言):①系列法正例之一。指某些字的反切用字相同的情况。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冬,当两字使用同一个反切上字“都”。冬、当、都三字可系联为同一声母类。又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公、红三字可系联为同一韵母类..

美恶同辞(语言)

美恶同辞(语言):*反训现象之一。指同一个词兼有称美、贬斥两方面的意义。可能反映事物本身美恶两个方面,也可能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态度。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有“美恶同辞例”:”古者美恶不嫌同辞,如‘退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