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拟测法(语言)

类型拟测法(语言):

运用语言的普遍性和语言类型学(language universal and linguistic typology)的理论和规律来拟测古音的一种方法。目前国际语言学界对语言共性研究分为两大学派,一派是以美国格林伯格为首的类型学派,一派是以乔姆斯基为首的生成语法学派。两派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各有所长。古音拟测法目前多倚重于前一派的研究成果。从世界语言的共性出发来合理地推测某种原始语的较古形态是古音拟测的可靠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拟测的某种古语言音系不符合语言的普遍特性或可能的语言结构类型,那么这种拟测的结果是不可信的甚或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雅柯布森《类型学研究和它对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意义》是类型拟测法的理论基础。汉语的古音特别是上古音的拟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类型拟测。李方桂构拟的汉语上古音系有四个元音,为〔a〕、〔i〕、〔u〕、〔〕;美国包拟古等人拟测的汉语上古音有六个元音,分别为:〔a〕、〔e〕、〔i〕、〔o〕、〔u〕、〔〕(或〔〕或〔〕),都符合类型学原则。有人拟测的汉语上古音有三个主元音,为:〔a〕、〔e〕、〔〕,则不符合语言的普遍性和类型学原则。

为您推荐

施受同辞(语言)

施受同辞(语言):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事、受事两方面的意义。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卷一有“施受同辞例”:“乃同一事也,一为主事,一为受事,且又同时连用,此宜有别白矣。……公羊庄二十八传云:‘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注..

音近义通(语言)

音近义通(语言):指同根词往往音相近、义相通的现象。在语言发生的起点,音与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随着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词汇不断丰富,在原有语词的基础上产生出新词。新词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旧词引申到距离本..

名物训诂(语言)

名物训诂(语言):辨别解释事物的名称(包括辨析事物古今不同的名称),探求其得名之源的工作。探求名物的来源,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古人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从而研究古人的科学与思想;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名物的推源进一步研究词义发..

内部拟测法(语言)

同用(语言)

同用(语言):①系列法正例之一。指某些字的反切用字相同的情况。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冬,当两字使用同一个反切上字“都”。冬、当、都三字可系联为同一声母类。又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公、红三字可系联为同一韵母类..

美恶同辞(语言)

美恶同辞(语言):*反训现象之一。指同一个词兼有称美、贬斥两方面的意义。可能反映事物本身美恶两个方面,也可能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态度。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有“美恶同辞例”:”古者美恶不嫌同辞,如‘退食自..

声义同源(语言)

声义同源(语言):清代学者关于音义关系的一种观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有义而后有声,有声而后有形,造字之本也。形在而声在焉,形声在而义在焉,六艺之学也。”“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声义同源说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