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建构假说 :
这种理论认为,二语习得的总体过程与一语习得相同,都是一个创造性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简单地模仿从语言环境中接触到的语言输入,而是像一语学习那样,从输入中发现语言规则,形成有关目标语规则的假设,并且通过更多的输入验证或修正原来的假设。不仅如此,学习者还能够自己创造规则,产出目标语并不存在的新语言形式和结构。例如,有的二语学习者可能会产出下列句子:
*①He teached me how to make cookies.(*他教我如何做饼干。)
*②My brother is a cooker.(*我的哥哥是个炊具。)
在第一个句子中,英语动词teach(教)的过去式的正确形式应该是taught,而学习者使用了teached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在第二个句子中,学习者的本意是想说他的哥哥是个厨师,应该用cook一词而不是cooker。cooker的意思是“炊具”。学习者有可能是根据英语的某些动词加词缀-er可以变成名词表示做事者这一规则,创造性地生成cooker,用于表示“厨师”的意思。
创造性建构假说指出,像学习者生成teached和cooker这样的形式,不是显性教学的结果,也不是正确形式的刺激与强化的结果,而是学习者运用从输入或教学中学到的规则,创造性产出的结果。
基于以往一些研究的结果,尤其是根据词素研究和发展顺序研究的结果,创造性建构假说的两个主要结论是:①一语迁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存在一个普遍性的语言习得顺序。也就是说无论学习者的母语是哪种语言,他们习得二语特征的次序与经历的发展阶段都是相同的。因此,创造性建构假说也常常被视为“一语等于二语假说”(L1=L2 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