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说 :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学者S.D.克拉申提出了一套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五大假说: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是五大假说中影响最大、最核心的假说。
输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接触到,并可以从中学习二语知识的二语材料。输入包括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听到的二语话语或读到的二语书面文字。输入可以是学习者从本族语者、父母、教师或同伴那里听到的二语话语,也可以是他们从电视、广播、电影、电视剧或电子游戏中听到的二语话语。输入也可以是学习者从二语读物、教材、网页、网上交际或网络游戏中接触到的二语文字材料。
不同的学习理论对输入的作用有不同的认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模仿输入是习得语言的主要机制,而心智主义理论则认为,学习者有一个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输入的作用只是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机制。
输入可以分为自然输入与教学输入。自然输入指学习者在意义理解与表达、信息和情感交流为首要目的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获得的二语话语或文字,例如学习者从本族语者的交谈中听到的话语,或者在阅读二语小说时接触到的文字。教学输入指学习者在以语言教学为首要目的的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二语话语或文字,例如教师课堂上使用的二语教学话语和教材中的二语文字。
输入还可以分为互动输入与非互动输入。互动输入指学习者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时从他人那里接触到的输入。例如,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家人、朋友、教师或另一个学习者用二语交谈时获得的输入,与他人在网上进行口头或文字交流时获得的输入,都属于互动输入。非互动输入指学习者在没有与人交流的情况下获得的输入,如学习者自己看电视、看电影、听歌曲、听广播、读书、看报纸等获得的输入,都属于非互动输入。
输入假说认为,产生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者能够理解稍微超出其目前水平的二语输入。这一论点可以表述为“i+1”。i指符合学习者目前水平的那部分输入,1指超出学习者目前水平的那部分输入,而且是符合学习者自然习得路径上下一个习得目标的那部分输入。
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习得二语只有一个方式,就是接触输入。只要有足够的、恰当的可理解性输入,习得自然会发生,学习者的二语知识水平就可以从目前的i水平自然发展到i+1的水平。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输入是自然语境中产生的、注重意义的语言,恰当的输入是含有学习者下一步要习得的词汇、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和语境线索理解这些语言,从而实现语言习得,并自然形成语言输出能力,而正规、直接教授语言规则对于习得来说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