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

    顺应论 :

由比利时语言学家J.维索尔伦在1987年提出,1999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他认为,语用是一种社会行为,语用学应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观角度出发,研究表达行为方式的语言现象的有关用法,顺应论是其核心。

顺应论认为,交际过程是交际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选择是从语境、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意识程度作出顺应,贯穿于语言产生和理解过程以及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交际者能做出选择的原因在于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使用要从语境顺应、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等四个方面来描述和解释。语境顺应指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包括交际语境(语言使用者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和语言语境(上下文语境)相互顺应。结构顺应指在语言各层次的结构方面做出的顺应,包括语言、语码和语体、话语构成成分、话语与话语束类型及话语构成原则的选择等。顺应的动态性指语言使用和选择的过程是语境与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语境产生于使用语言的过程,可以左右语言选择,改变话语意义;语言选择也可以反作用于语境,使语境不断发展和更新。交际者会根据交际目的和语境选择语言形式,安排话语信息结构,选择语用策略等。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是指语言选择、顺应的意识程度会随着社会、文化、认知心理、言语行为在交际者心中的地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顺应论的提出,在语用学中形成了与注重基本分析单元的英美传统学派分庭抗礼的注重综观论的欧洲大陆学派。我国学者已将顺应论广泛应用于翻译、语用策略、语码转换等方面的研究。

为您推荐

旁遮普语

旁遮普语 : 在巴基斯坦,使用人口有6000多万,而在印度,接近3000万。加上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使用人口,超过1亿。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旁遮普省和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这两个地区..

《法官语言》

《法官语言》 : 《法官语言》封面作者主要运用 A.N.乔姆斯基 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来论述法官的语言,尤其是法官对立法的解释。 廖美珍主编的《法律语言学译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 L.M.索兰 ,原..

语言协调

语言协调 : 语言会因为时间、空间的转移发生变异,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为了有效地沟通,不同空间的语言主体会主动地对语言差异进行协调工作。按照可能性、迫切性等原则,语言协调应该分步骤、分层次展开,区..

《海外华文教育》

讲华语运动

讲华语运动 : 1966年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学生需要学习英语和民族母语两种语文。1979年新加坡教育部发表的《吴庆瑞报告书》指出,广泛运用方言成为学习华语的障碍。新加坡政府着手调整双语政..

华语

华语 : 伦敦:兔年春节前的唐人街一角按照使用人口、使用范围和影响力,通常分为境内华语和境外华语。境内华语就是汉语普通话,是华语的大本营和核心圈,使用地域范围广,使用功能最丰富,使用人口最多,影响力最..

印度-伊朗语族

印度-伊朗语族 : 语族的形成与原始印欧人的大迁徙有直接关系。原始印欧人从欧亚之间的某个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迁徙,向东的一支在伊朗、阿富汗一带停留,以后又分两支,一支留在原地,一支继续向东南方向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