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 :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实施课堂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外汉语教材,应当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基础,体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规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遵循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点。
对外汉语教材按课程设置分,包括技能课教材(综合技能教材、专项技能教材和专用汉语技能教材)和知识课教材(语言知识教材、文化知识教材);按使用范围分,包括海外通用教材、海外本土化教材和来华学习者用教材;按学习者和学习时间分,包括成人长期教材(专业教材、进修教材、预科教材)、成人短期教材和儿童教材。
当代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兴起、成长、壮大及学科建设的深入开展紧密相连,更直接受到不同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影响,其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以结构为中心”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套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编,时代出版社,1958年)和70年代末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编,外文出版社,1980年)是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教材。前者所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以后教材的编写打下了语言结构的坚实基础;后者则受外语教学听说法的影响,从侧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转向侧重句型结构的操练,更好地贯彻“精讲多练”等实践性原则,成为结构法阶段对外汉语教材的集大成者。这两套教材不仅是当时中国国内教来华留学生所使用的主要教材,而且对海外汉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②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结构与功能相结合”阶段。70年代后期,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国外外语教学功能法的影响,认识到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从长期汉语教学实践中又体会到汉语的结构教学不容忽视,于是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第一部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1981年开始陆续出版的、专供国外学习者使用的《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刘珣、邓恩明、刘社会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该教材由于编教理念的创新,受到各国使用者的欢迎,成为这一阶段国际汉语教学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得奖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国第一部直接采用功能法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80年代编写、1990年正式出版的《说什么和怎么说?》(南京大学邱质朴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部技能教学教材,是1986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初级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鲁健骥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伴随着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教材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并逐渐发展成体现汉语教学特点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这一理念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师和学者的共识。
③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汉语加快走向世界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大发展,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总结半个多世纪汉语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后方法时代”西方的各种教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新阶段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已呈现出多元化、本土化、精品化、数字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向,教材研究的重点也转向如何从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出发,努力创新,让学习者更容易学,教师更方便教。近十多年来,已出版了数以千计的新汉语教材。其中,有一定的创意、在海外和中国国内使用较广泛、影响较大的对外汉语教材有:海外通用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代中文》(吴中伟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新概念汉语》(崔永华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来华留学生用教材《汉语教程》(杨寄洲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博雅汉语》(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展汉语》(李泉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体验汉语》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短期教材《汉语口语速成》(马箭飞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教材《跟我学汉语》(陈绂、朱志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儿童教材《快乐汉语》(李晓琪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汉语乐园》(刘富华等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