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德玉像七佛颂碑(书法)

报德玉像七佛颂碑(书法):

【简介】:

亦称《洛州报德寺造像碑》、《七佛颂》。东魏武定三年(545)四月立。隷书。十九行,行三十字。额阳文篆书三行,九字:“魏报德玉像七佛颂碑”。两侧皆题名。石断爲三段。此碑前面刻像,后面刻颂,似居于碑阴位置,爲碑之创例。旧在河南。曾归长白端方。旧搨本额中“像”字未损。

【赏析】:

此碑爲魏碑中隷、楷兼具而近于隷之作。这种二重性也使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其结体方面横扁,势分左右,意态稳健大方,气势横张;其用笔保持着“蚕头燕尾”的基本形式,点画劲挺峻爽。显然,这些审美属性,都渊源于汉隷。但同样明显的是,有些点画已楷化,如露锋直撇、弧撇、侧势点的出现,横折处不作翻绞,以及笔意的精谨妍丽,则已下啓隋、唐,甚至使人想到那以楷中掺隷爲形质,具有瑶台靑琐、美人婵娟神韵的褚遂良了。如将此碑与褚氏《伊阙佛龛碑》作些对比,我们是会相信这一点的。所以,这裏也物化着古今之变的对立与统一。

另外,碑刻与造像记不同,前者书、刻的水平要高得多,自觉的艺术追求要强烈得多,因而在那里出现的已主要是一种人工美(有意爲之的美)而不是自然美(无意而致的美)了。故比较而言,此碑点画的粗细均等,波挑的硬挺不自然,又反映着作者书艺水平的浅陋之处。

为您推荐

李洪演造像记(书法)

李洪演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邑子李洪演造像颂》。东魏武定二年(544)三月刻。正书。二十四行,行九字。右题名一行,左题名三行。21.6×78.2cm。旧在河南穫嘉县南三十里法云寺。 【赏析】: 此记也是魏碑中较爲成熟..

贤愚经卷第二(书法)

贤愚经卷第二(书法):【简介】: 该卷书于西魏时期大统十一年(545)以前。黄麻纸质。首阙尾全。存四百四十七行,行十七字。每行高19.2cm,宽1.65cm。736×24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五月(1899)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解放后入藏..

张保洛刘袭薛光炽等造像记(书法)

张保洛刘袭薛光炽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七年(549)十二月刻。正书。十二行,行七字。淸王昶《金石萃编》载:“宽一尺四寸。”四面刻。张廷济云旧在沧州,汾阳田几携石至京师。曾归山西张鹗拳。《中国书法大辞典》..

道深昙愍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

王双虎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二月刻。正书。记七行,行十三字。题名六列。在山东东阿。《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与后世的丰碑巨碣不同,造像记之作多出石匠人之手。其作者一般并无多高..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

杜照贤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西魏大统二年(546)十一月刻。正书。记两列共十三行,行七至十五字不等。上题名一列十三人;下题名两列,列十三行。右有记年一行,係从西魏《杜鲁淸妻等十八人造像》移刻于此。《杜贤明刻石》有..

王惠略造灵塔记(书法)

王惠略造灵塔记(书法):【简介】: 全称《王惠略合邑五十人等造灵塔记》。东魏武定五年(547)七月刻。正书。十一行,行十四字。后题名三列,列十七行。河南图书馆藏石。《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魏碑、造像记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