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来源于中国古典画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张璪擅长画山水松石:“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毕宏原本自视甚高,见到张璪的作品惊叹不已,问其师承。张璪回答:“向外学习自然造化,向内领悟自心。”毕宏自叹不如。

只就画论而言,张璪提供了山水松石类画作的创作原则:①要以大自然的景观为师,观察真实存在的山水松石,看其天生的纹理、走向、颜色等,以之为写生蓝本。②绘画不是照搬景物,要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体现画家对山水景物之美的领悟和把握。如此,画作可以既逼真又超脱,达到传神境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至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体现出人与自然合一的倾向,不强求、不刻意、不扭曲。

造化与心源不是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交融沟通。唐人符载在《江陵陆侍御宅宴集观张员外画松石图》中赞叹张璪绘画:“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对于张璪画作的神乎其技做了生动的描绘。张璪所绘,来源于真实存在的景物,但他并不是模拟复制,而是领会其神,传达其本质,不以一笔一点的技巧取胜,而是一气贯通,神韵天成。

唐代禅宗兴盛,心源是常用概念,如《五灯会元》卷四:“千万法门,回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心源指本心、本性,能够统摄万有,虚空广大。

唐代诗论中对心、心源也有应用,如王昌龄《诗格》:“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再如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王昌龄、刘禹锡对于作诗过程的描述,与张璪绘画的过程并无区别。

中国古典诗文创作以意为主,提炼物象,以气运笔,重视作品的韵致之美。古典绘画也同样重意、重气韵。诗论与画论呈现出文化品格的共同性,体现出对于道、佛思想的继承与融会贯通。

为您推荐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美学审美要求中含蓄要求的形象概括,要求文学作品以表达情感为主,语言不宜直白,要能经得起品味。语出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二十四首四言诗分别描述诗的二十..

袁祖光

袁祖光 : 安徽太湖人。幼勤敏好学,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二十九年进士,官吏部主事,随班入值,保升员外郎、直隶州知州,以知州用加三品衔,迁湖北省候补道尹。三十三年东游,考察日本政治,经皖籍友人许世英介绍,参加..

许善长

许善长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早逝,由祖母梁德绳养育成才,少年即擅吟咏。道光二十三年(1843)初应乡试落第。咸丰优贡生。咸丰二年(1852)进士,六年入都供职。同治、光绪年间历官内阁中书..

童心说

由云龙

由云龙 : 云南姚安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曾任内阁中书、云南永昌知府。1913年2月起,历任云南教育司长、代理政务厅长、都督府秘书厅长、同顾问官兼水利分局局长。1917年12月又..

情景论

情景论 : 情景论早期的理论形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物感说,主要讨论艺术创作中外界变化对心灵的感发作用,如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钟嵘《诗品》:“若乃..

徐家礼

徐家礼 : 浙江海宁人。工书善画,研精音律,尤精训诂之学。擅山水,尝主点石斋、飞影阁两画报笔政。亦喜制灯谜,是上海灯谜界前辈宿老,常在徐园等处组织文人间猜谜活动。1891年2月至11月间,以蔼园主人之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