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 :
语出李贽《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卷三)世间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人们童心的产物。他解释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即赤子之心、初生儿童天真无瑕之心,是人们保持淳朴真诚、尚未沾染世间虚情假意的自然本性。
李贽的童心说,在哲学观上,以心作为世界万物的最高本体;在文学观上,将童心、真心、赤子之心作为真正文学的直接本原,在肯定个人独立自足的前提下,肯定了表达真性情的文学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和独立价值。李贽重真,强调诗文真性情的自然喷发流露,认为真性情是作品本体的根本构成,认为“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
童心说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文化素来珍重赤子童心,如《老子》提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唐代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云“利根发于童心”。李贽倡导童心说直接受到王阳明心学特别是泰州学派的影响,他主张文学写童心,实质就是要表现百姓的真情,反对在虚假的伦理道德欺骗下的假言、假文;指出“童心既障”而言不由衷的根源在于“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圣人经书;主张冲破道学礼教的束缚,要求恢复被礼教扭曲的人性,尊重合乎自然之性的情感欲望;在文学创作上反对复古模拟、矫揉造作,肯定发愤有感而作,高度评价流行民间的小说、戏曲,主张写出摆脱道学桎梏的人性之美。
李贽的童心说体现了明代中叶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适应了当时市民文艺的发展,闪耀着离经叛道、个性解放的光芒,成为当时文艺新思潮的纲领与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