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神话 :
后稷名弃,事迹始见于《诗经·生民》,相传其母姜嫄向天帝求子,在野外踩巨人足迹后受孕生下后稷。姜嫄把他抛弃了三次,分别扔在小巷、冰河和森林里,却先后得到牛马、飞鸟和行人的庇护,足见其出生之神异。后稷小时就喜欢农业,把种植豆、麻﹑菽作为游戏。成人后尤好耕种,培育黍、稷等作物,教民众播种五谷,开创了周人的文明,可见后稷最早是作为周族的始祖神与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出现的。
明仇英所绘《帝王道统万年图》中的后稷事迹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楚辞》《山海经》等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在《国语》《帝王世纪》《史记》等典籍中,后稷被纳入到黄帝一脉血缘的上古帝系中,称其是黄帝后裔、帝喾嫡长子,他被尧封为农师,被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据《山海经》的记载,后稷死后葬在“都广之野”(今成都双流地区)。山西民间传说则称后稷葬于山西南部的稷王山,山上今有稷王陵、稷王庙与稷王塔,明清两代,每年农历四月十七日,朝廷都要遣官到稷王山致祭,以示对农业始祖的怀念,此俗延续至今。此外,山西闻喜、武功、稷山、新绛、万荣等县均有稷王庙。稷山县内还有后稷陵和姜嫄墓。
后稷神话内容庞杂,农业功绩是神话的核心内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后稷神话与古史的关系、姜嫄弃子神话的文化内涵、稷神崇拜与社稷文化等方面。在长期的演变中,后稷由周人的始祖神变为中华民族的农业神,在上古神话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有关后稷的神话反映出黄河流域远古人类对农耕的依赖和对农神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