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

    妙悟 :

借用禅宗的直觉思维思想,说明对于诗歌奥秘的直观理解和掌握。妙悟的核心是悟,原是印度佛学的重要范畴,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悟的思想慢慢渗透并影响到世俗思想文化层面。作为禅宗主流的南宗禅系强调道由心悟、心解,这种直接明了的思想对两宋的文学艺术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这种文化语境下,严羽为“定诗之宗旨”而“借禅喻诗”,以妙悟论诗道。他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指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宋人作诗大多注重才学,喜欢在诗歌中卖弄学问,严羽提出妙悟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试图克服这一缺陷,重新激发诗人对生命存在鲜活的诗意体验。

与传统西方哲学强调对事物作客观理性的认识活动不同,“”并非只是一种认识论概念,更是一种生存论活动。中国古人认为天地间事物相融、相通(“天人合一”“天地万物一体”“一气流通”等观念都简洁地揭示了天地万物相融、相通的特性),他们的悟注重参与到事物中,从事物本身(而不是外部)去把握事物,强调对事物作内在体验。“悟”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合一状态中去内在地体验万物终极的本原性生命。

因此,“”实质是一种生存活动,是一种诗意的存在。在这种诗意中,人不是处于存在之外以存在为认识对象,而是融合于存在之中,与存在为一体,诗人在这个整体中有其独特性的诗意感受,拥有整个诗意世界,而不是对事物有普遍性的客观理性认识。诗人所拥有的世界是全新的,他所用的语词、语言、说话方式也是全新的、创造性的。正是在这样的妙悟状态中,诗人得以摆脱机械模拟前人的做法,而能够重新激活并从根本上把握其对生命存在的诗意体验。

严羽所提出的妙悟,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宋人诗歌创作的弊端,而且由于其解决了诗歌创作中的根本问题,所以这一范畴具有理论上的普适性。

为您推荐

黄景仁

黄景仁 :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7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从此屡应乡试不中。长期游幕四方,终病卒他乡。黄景仁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如《病中杂成》《别老母》《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黄景仁..

三量

三量 : 原为古代佛教因明学中的术语。在因明学中,量指知识,包括获得知识的手段、过程及知识本身。三量为现量、比量、非量。其中现量指人的感知觉能力,以及人由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得到的知识,属于..

理趣

理趣 : 理趣之理原是诗学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既可指儒家义理、性理,也可指道家之理,还可指佛家之理。广而言之,它泛指诗中一切说理、议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物理、事理以及人生哲理、道理。理趣之趣..

顾贞观

现量

现量 : 本为古代佛教因明学中的术语(见三量),指通过感官而获取的感性知识。王夫之对其进行了解释,指出现量具有现在、现成和显现真实三义:“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

境象

境象 : 通常与意境有关,指诗歌境界中的物象。如王昌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即三种境界。王昌龄将第一种称为物境,并在论述物境的时候提到了境象。王昌龄云:“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

别材别趣说

别材别趣说 : 指诗人在创作诗歌时需要有对生命存在的诗意情感体验。语出宋代诗学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