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渊源》

    《中国新文学渊源》 :

任访秋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由《李贽与晚明思想解放及文学革新运动》《十七世纪初中国文学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袁中郎》《晚明的文化革新运动与中国十七、十八世纪的文学》《清代朴学家的反理学思想与先进的文学观》《清代桐城派的兴起、发展与衰歇》《晚清西学输入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晚清的“排荀”、“批孔”与“五四”思想革命》《晚清文学革新与“五四”文学革命》8篇系列论文构成,系统梳理了从晚明到五四时期进步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五四新文学渊源自有其深厚的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内涵,以及晚清以降西方学术思想给中国文化界和文学界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著认为,以李贽为旗手的“左派王学”批程朱、评孔孟、倡言个性解放与社会平等思想,在晚明思想界掀起了一个推翻正统思想的革命运动;以袁宏道为领袖的公安派反对复古模拟,主张信腕直寄、独抒性灵,重视民间文学与戏曲小说,掀起了一场文学革新运动;两者互为表里,推波助澜,汇成了晚明文化革命的洪流,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与拟古主义文学,其流风历清初以至乾隆中叶而未沫。在这种思潮推动下,从晚明至清代中叶出现了一个进步的市民文学发展的高潮与小说戏曲创作的黄金时代。17~18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小说戏曲及民间文学等方面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冯梦龙、凌濛初《三言》《二拍》,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等是其杰出的代表,其所表现出的诸如反封建礼教与等级制度、主张婚姻自由、批判不合理的科举制度等进步思想,无不与晚明这股革新思潮一脉相承。然而,这种新的进步的潮流在清朝康、雍、乾三朝受到了统治者的打击与扼杀。不过,至清中叶,这种代表市民阶级的意识形态和追求平等自由的人文主义思潮并未中断。一部分朴学家如戴东原、焦循、俞樾等在哲学思想与文学观点上与晚明亦有一致之处;而近代文学的开山人物龚自珍在经学上虽上宗公羊,在文学观上实与晚明以降的文学革新思潮为近。晚清以降,这一本土滋生的处于潜隐状态的进步思潮,与西学东渐大潮下输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互渗透,互相印证,终于形成了汹涌澎湃的革新潮流。戊戌变法前维新派的“排荀”运动与庚子事变后革命派的“批孔”运动,是五四前夕爆发的思想革命的先导;就思想革命运动而言,没有晚清,就没有五四。晚清维新派和革命派所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更是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前驱;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没有前者,后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著接续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历史眼光,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晚明文化革命运动至五四文化革命运动300年间的中国学术思想与中国文学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索,全面阐述了五四新文学在思想和文学观点上与中国传统的先进思想、文学观点以及西方输入的先进思想、文学观点的直接的联系,以及从晚明到五四近300年来中国进步文学思潮的发展路径。这一学术眼光,较之当时一般学者单纯地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学之渊源归之于十月革命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结论,不仅全面系统,而且深刻精辟。学界将著者的这一研究范式和学术路径概括为两个“贯通”——“贯通古代—近代—现代”的学术视野与功力,“贯通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学术思想与功力。(钱理群《任访秋先生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贡献》,关爱和、胡全章编《从同适斋到不舍斋——任访秋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承传》)

为您推荐

戴钧衡

戴钧衡 : 安徽桐城人。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尤敏于文。26岁恃才自负,刻印自编的《蓉洲初集》广传文友。次年持此书谒见方东树,先生赠《昭昧詹言》,读之,羞愧少作。遂归其门下,潜心问学,诗文之风为之一变。..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 任访秋著。1982年成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著者从近代中国文坛中选择了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黄遵宪、章太炎、苏曼殊、刘师培、王国维、林..

《天演论序》

《天演论序》 : 作者吴汝纶。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吴汝纶得读严复所译T.H.赫胥黎之《天演论》手稿,应其所请,于次年初撰成《天演论序》。文章开篇阐明“天演论”旨要——藉新“人治”以存国族,肯定赫胥黎..

《强学会序》

《中国近代文学史稿》

《中国近代文学史稿》 :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6级中国近代文学史编写小组编著,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编著而成,贯彻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

萧穆

萧穆 : 安徽桐城人。家贫务农,无暇求学,然其性喜读书,常常潜入私塾听课,询章问句。稍长,求教于名贤。得刘大櫆《唐宋八家文选》,熟读其文及刘氏批注,始悟得古文义法。萧穆初受业于朱道文,读经史,致力于古文。..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 作者梁启超。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往日本,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办旬刊《清议报》。光绪二十六年(1900),《少年中国说》载于此刊第35册。署名任公。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