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歌谣 : 我国文学起源时期人民口头创作的作品。是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我国古代,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我国远古原始社会的先民们通过劳动实践,改造了自然,同时也促进了自身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在劳动实践中,由于集体劳动的需要而发出了劳动呼声,这呼声就是上古歌谣的雏形。《淮南子》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为举重劝力之歌也”。鲁迅先生对上古歌谣有精辟叙述,他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偌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上古歌谣产生于集体劳动,又多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其数量一定很多,但流传下来的不多。如见于《帝王世纪》中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载于《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些歌谣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是否经过后人修饰,尚有待论证,但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一些情景。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