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情会

    悦情会 :

俞宪、谈恺、安如山、秦瀚、王瑛五人创立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时人记载,社中“楼船、鼓吹、园池、声妓、服玩、使令之丽,甲于江南”(《锡金识小录》卷十),体现以“悦情”为宗旨的特点。悦情会虽与碧山吟社在成员上有交叉,但专有“五老”之称,别是一社。

俞宪,字汝成,号岳率,一号是堂,无锡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山东参政、湖广按察使等。辑有《盛明百家诗》,著有《是堂学诗》《鴸鸣集》。罢官家居后,大构园林,广蓄声伎,以诗酒唱和为乐。《锡金识小录》专列“声色”之目,载俞宪生活之奢华及结社之缘起曰:“罢归,筑室弓河之上,以‘天赐归闲’颜其堂。抉取民膏甚厚,广辟督亢,创园池,畜女乐数十色,技冠绝一时。与老年缙绅为悦情会,以年高无嫌佳丽也。”(卷十)他们的结社活动至少持续到了隆庆(1567~1572)年间,前后10余年之久。

嘉靖无锡“五老”能以声色为“悦情”的前提是家资富裕。这反映了明中期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不少士人有了丰厚的财富积累,不过这种积累并不是全社会性的。史载俞宪的财富来自于“抉取民膏”,社友秦瀚则结交严世蕃、胡宗宪而“极多奇味”(《锡金识小录》卷十)。由此可见,俞宪等人的“悦情”是建立在巧取豪夺基础之上,成为明中期社会政治一面生动的折光镜。

追溯其源,文人结社追求声色之乐在无锡至少嘉靖初期就已显现了这样的风气。悦情会之前,王召、钱宪、顾可宗创水西楼,“招致吴越名艳,聚处其中,结肆情之社。日夕游娱,若恐不及”,以致时传“快活王召与钱宪,百年老人未之见”(《锡金识小录》卷十)。从“肆情”到“悦情”,王召、钱宪的生活方式被俞宪等人变本加厉地传承,这在人文渊薮的无锡来说是破天荒的一种变化,被认为是由俭而奢的分水岭。悦情会是明代社会生活及其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志。


为您推荐

讲习会

讲习会 : 嘉靖中期,陆楫、黄标、姚昭、顾名世、唐赟、姜南、顾定芳、谈万言、瞿学召、沈希皋、余采、董宜阳、张之象、翟成文等14人结社,称“讲习会”。社友除姜南为仁和籍,其他多为上海人。就身份而言,..

岘山逸老社

岘山逸老社 : 湖州乌程自成化(1465~1487)以来先后有苕溪社、乐天乡社、五隐社、崇雅社等,到嘉靖中期后社事达到极盛。嘉靖二十二年(1543)八月,学者唐枢倡会于岘山,先后入者达17人,以年齿长少为序,即:蒋瑶,字粹卿,..

天都社

天都社 : 天都社有前、后社之分。前社嘉靖(1522~1566)年间王寅倡之,后社万历(1573~1620)年间潘之恒主盟。《歙事闲谭》引《黄山志》谓:王寅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倡社天都峰下”,践约赴社者有程诰、程应轸、陈..

苕溪社

文社

文社 : “文社”一词,在明代最初是文人社团的泛称,通常指诗社,隆、万以后,词义有了变化,已不是指文学性质的诗社,而是科举性质的社团。但这一时期存在两种意思混用的情况,直到万历(1573~1620)中期作为科举的“..

槜李耆英会

槜李耆英会 : 嘉兴旧称槜李,自古以来人文昌盛,是明代文人结社的活跃之地。弘治十一年(1498)春,以项忠为首的一批致仕家居的文人结耆英之会,集于当地的僧房道院,每月一次,社诗汇为一集,府学教授江西新淦萧子鹏..

龙泉诗社

龙泉诗社 : 心学家王阳明早年驰声文苑,在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复古派诗社中曾为骨干成员,又自倡雅盟,先后创龙泉、浮峰之社。王阳明祖父王伦曾与魏瀚之父“订盟吟社”(魏瀚《竹轩先生传》),受家庭环境的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