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同会

    五同会 :

明代京师结社风气浓厚,涌现各种名目的社团。其中吴地文人居京为官者聚而为社,形成一种“乡盟”性质的文人社团。弘治十五年(1502),文学家吴宽、王鏊等居京为官的苏州文人结“五同会”是乡盟社团的代表。吴宽时任吏部左侍郎、侍读学士,王鏊任吏部侍郎,成员另有都御史陈璚、礼部侍郎李杰和太仆寺卿吴洪。因五人同时、同乡、同朝、同志、同道,故名“五同会”。早在成化(1465~1487)年间,吴宽、陈璚、王鳌、李杰、吴洪同在翰林院供职,交游唱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吴宽为中心的同乡交际圈。弘治五年新年,京师的吴中文人在吴宽家曾有雅聚。这为后来五同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五同会追附古人风雅,相约公务之余,期月一聚饮,倡和酬酢,啸歌谈辩,以释案牍之劳苦。其社集地点分别在吴宽的亦乐园、李杰的禄隐园、陈璚的半舫斋、王鳌的共月庵(后改名小适园)等私人院馆。社集中,诸人“坐以齿定,谈以音谐,以正道相责望,以疑义相辨析。兴之所至,即形于咏歌;事之所感,每发于议论”,既反映“吴人出而仕者,率盛于天下”的现象,也是吴中风雅之盛的标志(《家藏集》卷四十四《五同会序》)。

五同会前后活动时间不过年余,以其期月一聚饮计算,社集次数只有10余次。弘治十六年新年,五同会聚于陈璚半舫斋,请浙江画家丁彩绘图记录社集盛况,并由吴宽作序,王鳌题跋。此图五家各藏其一,岁时展玩,以消聚散离合之感。吴洪所藏至清初仍流传于世。同年二月,王鳌丧父回乡守制,陈璚擢升左副都御史赴南京上任,五同会自此名存实亡。

为您推荐

南社/北社

南社/北社 : 嘉靖十年(1531),昆山南社、北社并举,文学家归有光“每日晨起赴南社,午后赴北社”(孙岱《归震川先生年谱》)。据载,“一时文学之士霞布云蒸”(《复社纪略》卷一),足见该社影响之大。社中成员不可尽考..

前七子诗社

前七子诗社 :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徐祯卿、边贡并称“七子”,又称“弘德七子”(《闲居集》卷十《何大复传》)。后来为区别嘉靖中后期继之而起的王世贞、李攀龙等“七子”,而被分别称..

西湖八社

西湖八社 : 嘉靖四十一年(1562),祝时泰、高应冕、方九叙、童汉臣、王寅、刘子伯、沈仕7人以杭州西湖为中心,结紫阳社、湖心社、玉岑社、飞来社、月岩社、南屏社、紫云社、洞霄社,称“西湖八社”。参与该社..

悦情会

讲习会

讲习会 : 嘉靖中期,陆楫、黄标、姚昭、顾名世、唐赟、姜南、顾定芳、谈万言、瞿学召、沈希皋、余采、董宜阳、张之象、翟成文等14人结社,称“讲习会”。社友除姜南为仁和籍,其他多为上海人。就身份而言,..

岘山逸老社

岘山逸老社 : 湖州乌程自成化(1465~1487)以来先后有苕溪社、乐天乡社、五隐社、崇雅社等,到嘉靖中期后社事达到极盛。嘉靖二十二年(1543)八月,学者唐枢倡会于岘山,先后入者达17人,以年齿长少为序,即:蒋瑶,字粹卿,..

天都社

天都社 : 天都社有前、后社之分。前社嘉靖(1522~1566)年间王寅倡之,后社万历(1573~1620)年间潘之恒主盟。《歙事闲谭》引《黄山志》谓:王寅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倡社天都峰下”,践约赴社者有程诰、程应轸、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