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史》

    《中国散文史》 :

陈柱(1890~1944),原名陈郁瑺,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师事唐文治。历任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大夏大学、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等。生平著述不辍,著有《小学评议》《公羊家哲学》《墨学十论》《文心雕龙校注》《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谈》等90余种,《中国散文史》最为著名。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开山之作,于1937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此后不断重印,影响极大。书中对散文的界定,以“大抵与韵文对立”者为界,将无声律的骈体文和散体文章都纳入到散文的范畴。全书以骈、散分合为主线,按照时代顺序,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划分为6时代:“骈散未分之时代,自虞夏以至秦汉之际是也”;“骈文渐成时代,两汉是也”;“骈文渐盛时代,汉魏之际是也”;“骈文极盛时代,六朝初唐是也”;“古文极盛时代,唐韩柳、宋六家之时代是也”;“八股文极盛时代,明清之世是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先秦至清代散文的发展脉络。就文学史论的撰写,陈柱认为:“文学史最重阐明源流,本书有因源以及流者,亦有因流而溯源者。”(《中国散文史序》)书中对作家、作品的品评,常有这类追本溯源的文字,如:“子厚之文,论辩体多从韩非得来,山水记多从《水经注》得来”;“后世学《庄子》之文者,唯苏子瞻最得其旨,如《赤壁赋》、《超然台记》等是也;近世之张裕钊,亦力追之。”著者“因源及流”“因流探源”,注重散文源流演进的研究方法,对后世的古代散文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您推荐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 : 作者茅盾。1942年写于桂林。第1~9章最初连载于1942年8~10月《文艺阵地》第7卷第1~4期,第10~14章以《秋潦》为题连载于1943年1~6月重庆《时事新报·青光》第1~29期。1943年5月由桂林华..

《莫须有先生传》

《莫须有先生传》 : 作者废名(冯文炳)。大多章节曾陆续刊载于1930~1932年《骆驼草》和《青年界》。1932年1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33年6月再版。共15章,另有周作人序及作者自序。后收入王风编《废名集》..

《中国文学史讲稿》

《中国文学史讲稿》 : 胡小石(1888~1962),祖籍浙江嘉兴,江苏南京人。少入两江师范学堂生物科学习,后历任北京女高师、武昌高师、西北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云南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后为南..

《白话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 全3册。1962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1979年以简体字重印。余冠英任全书总负责人,参与编写的18位学者分为3个小组:上古至隋段(第1册),由余冠英兼任主持,胡念贻、曹道衡、刘建邦参加。唐宋..

《蚀》

《蚀》 : 作者茅盾。《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中篇小说,其中《幻灭》连载于1927年9月、10月的《小说月报》第18卷第9、10号,《动摇》连载于1928年1~3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1~3号,《..

《中国音乐文学史》

《中国音乐文学史》 : 朱谦之(1899~1972),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哲学家、史学家、东方学家。1929年东渡日本,从事历史哲学研究。回国后任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起执教于中山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哲学系主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