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先生传》 :
作者废名(冯文炳)。大多章节曾陆续刊载于1930~1932年《骆驼草》和《青年界》。1932年1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33年6月再版。共15章,另有周作人序及作者自序。后收入王风编《废名集》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947年,废名还写出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从篇名来看二者有一定连续性,但作品主旨已有较大不同。
“莫须有先生”是带有堂吉诃德色彩的人物,同时也带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废名本人曾卜居北平西山,小说也是以莫须有先生在西山的乡居生活为基本框架,将莫须有先生的神游悬想,莫须有先生与其房东太太似家常又似谈禅的对谈,以及村妪野老“家常过日子”的琐事等融汇起来,构成一幅幅充满理趣哲思的、另类的、现代读书人的山居图。但也正因此,小说问世之初即以晦涩难懂闻名于世。对此,作者在自序中言,“然则难懂正是它的一个妙处,读者细心玩索之可乎?玩索而一旦有所得,人生在世必定很有意思”。不过,废名小说从《竹林的故事》到《桥》及《莫须有先生传》,对“世道人心”的关切固然贯通始终,但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的一面也确乎越发有所流露,而小说的晦涩也与此有关。
废名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其“文章之美”著称,且有意打破诗、散文、小说的文体限制,为新文学在文体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探索,对现代抒情小说或诗化小说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莫须有先生传》即代表之一。小说凡15章,结构松散,并不以情节取胜,也无意于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长于情绪抒发与意识流转;其语言风格也不拘格套,尤能将古典诗文随手拈来自然化入,造成一种有跳跃有留白、兼具朴讷与空灵、极具意境之美的独特文风。周作人在序中就曾这样品评小说的“文章”之妙:“《莫须有先生传》的文章的好处,似乎可以旧式批语评之曰:情生文,文生情。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大约总是向东去朝宗于海。他流过的地方,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灌注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这都不是他的行程的主脑,但除去了这些也就别无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