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国春秋

    百国春秋 :

出自《墨子》。《隋书·李德林传》中李德林引《墨子》说:“吾见百国春秋。”刘知幾《史通·六家》说:“《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案《汲冢琐语》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琐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国语》云:羊舌肸习于《春秋》,悼公使傅其太子。《左传》昭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见《鲁春秋》”,“又案《竹书纪年》,其所纪事,皆与《鲁春秋》同。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刘知幾对“百国春秋”作了很好的解释。

从传世文献、先秦两汉典籍所引佚文及考古资料来看,“百国春秋”至少包括三种情况:①以流传至今的《春秋》为代表,遵守“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编年体例,文辞简略,似历史大事记,又似新闻标题,西晋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与之相类。②以《左传》为代表,采用《春秋》的编年体例,但言事相兼,叙事详备,情节生动,人物鲜活。③以《墨子·明鬼下》所引的记载鬼怪故事的“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为代表,多言神怪,情节虚诞,历史与鬼神杂糅,与志怪小说近似。故“百国春秋”是先秦历史叙事文学的总称。

除了鲁国的《春秋》和《左传》外,“百国春秋”因战争和秦火,大都亡佚。《史记·六国年表》说秦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透过先秦两汉诸子书的征引和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百国春秋”面貌依稀可辨。书籍虽亡,但其对古代史书和小说的潜在影响不容忽略。

为您推荐

复沓

复沓 : 章与章字句基本相同,各章只变换几个字词,反复吟唱。古人称《诗经》这种章法为“重章”,唐代孔颖达说:“诗本蓄志发愤,情寄于辞,故有意不尽,重章以申殷勤,诗之初始有此。”(《毛诗正义》之《卷耳》)顾颉..

行人辞令

行人辞令 : 行人指春秋时期的外交使者。晏子论社稷之臣说:“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说苑·臣术》)后世把这种“分布于四方”的应对之辞称为“行人辞令”,先秦称之为“辞”“命”。《周礼·春官·大..

质文社

质文社 : 《质文》的前身是《杂文》月刊。《杂文》于1935年5月由“左联”东京支部成员陈辛人、魏猛克、林焕平、林林、邢桐华、任白戈、杜宣等人创办,郭沫若为特约撰稿人,也是实际顾问。《杂文》先在东..

战国策派

战歌社

战歌社 : 战歌社的名称和组织,最早出现在延安陕北公学。于1937年12月正式成立,负责人为柯仲平,成员有林山、刘御、吕剑、海稜、惊秋、公木、王亚凡、戈壁舟、魏巍、朱子奇、秋平(胡征)、冯塞伟、侯元、夏..

清华简《耆夜》

清华简《耆夜》 : 共14支,简长45厘米,其中4支断折,文字有残缺。每简正面字数27至31,背面都有次序编号。第14支简简背有篇题“旨夜”,“旨”,古书作“耆”或“黎”,即《尚书·西伯戡黎》之“黎”;“夜”,即夜晚..

季札观乐

季札观乐 :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季札聘问鲁国,鲁乐师为季札演唱《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