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体

    文学主体 :

文学创作是主体与客体(创作对象)的统一,没有创作主体,就没有文学创作,也没有文学。

在哲学范畴里,主体不仅指某种活动的承担者和施动者,而且指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处于主动、主导地位,具有自由自觉性的主体性的人。如果某一活动的承担者和施动者,被某种外部力量支配或奴役,即丧失了自由自觉性的主体性,就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文学主体指承担了文学创作活动并在其与客体的关系中处于主动、主导地位,具有自由自觉性的主体性的作家、诗人。文学主体和物质实践主体、认识主体都是社会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文学主体不同于物质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物质实践主体的身份是人在与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活动(以生产劳动为代表)中确定的,其通过物质活动,运用物质工具改变客体的存在形式,在客体中实现自己的意志目的,以满足自身或社会实际需要。认识主体的身份是人在对客体的理性观念活动(以科学认识为代表)中确定的,其借助概念、范畴探索客观世界规律、获取真理知识,以满足自身或社会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理性需要。文学主体的身份是在文学创作中确定的,而文学创作活动实质上是人对客体审美价值的体验、评价和创造的活动,因而文学主体实质上是审美价值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主体在创作活动中不通过物质实践行为与客体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不寻求物质需要的满足,也不通过概念和理性思考把握客观世界规律,不以获取真理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感性直观和情感体验发现美、评价美、创造美,以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和为社会提供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

文学主体虽有别于物质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但又与之有联系。文学主体的审美体验、审美评价和审美创造活动总是以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为基础,其具体创作过程也包括运用物质手段进行艺术传达的物质实践活动,因而文学主体实际上也内含着物质实践主体、认识主体的身份。

美学史上关于文学主体的内涵和身份的认识,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艺术家是摹仿者。柏拉图认为摹仿者摹仿的对象虽是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是对精神性的理念的摹仿,所以艺术的摹仿是“摹仿的摹仿”,与作为真理的理念隔着三层,所以作为摹仿者的艺术家的地位不如工匠。这是对摹仿者的唯心主义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摹仿者摹仿的对象是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同时摹仿者对现实世界的摹仿是能动的。亚里士多德虽肯定了艺术主体的创造性,但仍更强调对象的普遍性的制约;他对摹仿者虽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未充分肯定其主体性特征。毕达哥拉斯认为,人所处最好的位置就如同角力场上的旁观者,超脱于利害关系之外。后来因审美和艺术创作都具有非功利性,人们认为审美主体或创作主体就如同旁观者。I.康德、A.叔本华、H.闵斯特伯尔、E.布洛等都强调审美主体和艺术主体的超功利心理特点。这种观点过于绝对化,忽视了社会功利对审美主体和艺术主体个体心理的影响。K.费舍尔、L.立普斯、J.伏尔盖特等则认为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是主体自我情感对客体的主动移入,因而艺术家是移情者,即主观情感的给予者。这种观点把艺术创作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归结为主体的单向运动,抹杀了艺术创作的客观基础,是片面的。C.G.荣格认为,艺术家是超个体的、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集体人,在创作中是完全听从集体无意识安排的工具。这种观点把艺术家抽象化、工具化,否定了艺术主体的现实性、具体性、个性和创造性,同样是片面的。

为您推荐

何震彝

何震彝 : 江苏扬州人(一说江苏江阴人)。与杨圻、汪荣宝和翁玉润号称“江南四公子”。生于扬州,在瓠园中长大,克承家学,博闻强记,兼天性早慧,被目为神童。12岁能诗,且诗文俱工,还能操英、日等语,皆出口成章。少..

文学真实性

文学真实性 : 既是对文学品格的基本要求,又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由于真与善都是美的内在基础,所以只有遵循真实性原则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才具有认知价值,从而使读者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同时,也只有具..

《南社丛选》

《南社丛选》 : 南社的重要文献,胡朴安选编。胡朴安(1878~1946),字蕴玉,安徽泾县丹溪人。早年涉足新闻界、政界,晚年专心治学,著作颇丰,有《朴学斋文存》《朴学斋诗存》《朴学斋词存》《朴学斋小说存》等,另编..

文学客体

文学作品情节

文学作品情节 : 情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成功的情节必须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情节不一定是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的事,但应当是根据经验逻辑可能发生的事,这样..

文学作品结构

文学作品结构 : 作品中语句按照某种特定的韵律、节奏形式组织起来,故事里的各个事件、场景按照一定的前后关系和轻重次序联系起来,作品深层的情感和思想内蕴按照一种表现意图逐步显现出来,这些方面结合..

故事

故事 : 在汉语语境中,“故事”一词有多重含义:①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泛指内容的叙事性,可以看作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一种特征归纳。它可能是虚构的,也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可能是口头传播的,也可能是书面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