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索隐》 :
作者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学者、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著有《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欧洲美学小史》等。《石头记索隐》原载于1916年《小说月报》第7卷第1~6期,1917年成书出版,到1930年已印行到第10版。这部书作为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作,在红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蔡元培认为《石头记》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其中蕴含很多政治寓意和历史隐秘。他同意《乘光舍笔记》的“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等说法,强调《石头记》“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沿着这一思路,蔡元培将贾宝玉指认为康熙帝的太子胤礽,而十二金钗则是当时的有名文士。如黛玉影射朱彝尊、宝钗影射高江村、妙玉影射姜西溟、探春影射徐健庵、王熙凤影射余国柱、史湘云影射陈其年等。他不仅索隐出小说所影射的具体历史人物,还将小说人物与历史上的某种机关或职务相对应。他说所谓贾府即伪朝,贾政、贾敷、贾敬、贾赦、贾琏、李纨等则是伪朝之各部。另外,他将贾雨村捉拿石呆子事索隐为清初著名文字狱戴名世“南山案”,石呆子的“二十把旧扇子”也被附会为“二十史”;还将包勇挥棍打贼事比附为方苞舞杖击仆;又将黛玉助宝玉写诗事比附为张文端为王渔洋代笔。蔡元培认为上述索隐是“触类旁通,以意逆志”的产物,绝非牵强附会。较之同时及此前的红学索隐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显得颇有根据,这是因为他不仅看到解读《红楼梦》有不同的层次,还为自己的索隐定下了三条标准。他认为《红楼梦》最表面一层是谈家政而斥风怀,尊妇德而薄文艺,为学究所喜,故有王雪香评本。进一层是纯乎言情之作,为文士所喜,故普通评本多着眼于此。再进一层则是言情之中布下种种疑阵,太平闲人评本乃从此处揭出。徐柳泉等人阐证本事是更进一层,因而他也作《石头记索隐》来补充发挥。为避免索隐的随意附会,蔡元培立下的标准是“一、品性相类者,二、轶事有征者,三、姓名相关者”。应该承认这比一些索隐者信口开河更为严谨,其主观态度颇为审慎。然而,索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本身存在割裂比附、把文学创作和社会历史混为一谈的弊端,《石头记索隐》自然也不能避免。因此,该书一出版,胡适就撰写《红楼梦考证》,并谓之“走错了道路”,谓之“大笨伯”“笨谜”,谓之“很牵强的附会”。
由于后来考证派、小说批评派先后成为《红楼梦》研究的主流,作为旧红学代表的《石头记索隐》便一直处于被否定的位置。实际上,它不仅直接催生了考证派新红学,其某些合理的思想方法也被新红学所吸收。虽然从方法论上看,蔡元培对《红楼梦》的索隐在发表之初就已落后于时代并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他视《红楼梦》为“政治小说”而钩稽相关史实的观点与做法又富有时代特色和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的个人特征。《石头记索隐》作为旧红学转向新红学的一块界碑,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结合蔡元培有关《红楼梦》的其他论述可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在探索这部小说经典背后的政治隐密之外,并未忽略它的思想艺术价值。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