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八体

    四科八体 :

语出《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齐体。” 曹丕指出文有四科,每科两种体裁,进而指明它们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即“四科八体”之说。

文体分类的思想古已有之。《诗经》和《尚书》的结集体现了以类相从的原则。汉人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透露出在文学与学术之间,以及文学内部赋体与歌诗相区分的意识。汉末的时候,蔡邕的《独断》专论文书的写作,涉及诏、制、章、奏等8种体裁。汉魏之时,曹丕首倡四科八体之说,既总括文学众体,又辨析同异,具有发凡之功。在他看来,科目不同,则体制有异:奏议文书贵在雅正,书函论说贵在讲理,铭诔应符合传主的生平实际,诗赋崇尚文辞之美。曹丕还认为由于文体不同,文士多各有擅长,比如建安七子都是各有短长的。其联系作家才性论述文体,强调作家个性与文体规范之间的匹配,所以反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文学批评风气。

曹丕崇尚壮丽之美,而不是羸弱艳丽的美感,所以提出“诗赋欲丽”的观点。曹丕之前,诗主“言志”“讽喻”,《论语》也说“辞达而已”,《尚书》云“辞尚体要”,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明确反对“辞人之赋丽以淫”,都是基于政教目的来阐释文学的体貌,忽视了文辞自身的美感。曹丕划分“四科八体”,单单以“丽”属文,是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物。

后来,陆机《文赋》有“十体”之说,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挚虞《文章流别论》和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学思想更加细密,也更加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曹丕的影响,促进了后世纯文学的发展。

为您推荐

神理

神理 : 即决定着诗文生成的神妙之理。语出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诗文之生成如动听的音乐、有美丽图案的锦绣之生成一样,都为难以言说的..

《碎琴楼》

《碎琴楼》 : 34章。作者何诹。《碎琴楼》先连载于《东方杂志》1911年第8卷第1~9号、第11~12号。19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民国时期曾多次再版,版本甚多。1996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排印出版,列入《中..

心画心声

心画心声 : 认为语言文字是人内心的具体体现,强调作家的思想、精神、情感、志意等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此说认为文学源于人的内心。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尚书》的“诗言志”,西汉《礼记·乐记》亦云:“凡..

高永

感物说

感物说 : 感物说滥觞于先秦乐论,《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

《浇愁集》

《浇愁集》 : 作者邹弢。此书成于光绪三年(1877),次年,申报馆初版刊行。书凡8卷,共收文言短篇小说52篇。每篇之后均有“某某曰”的总评,评者分别为西脊山人、朱曼叔、吟香子、梦仙馆主人、漱红馆主、非非子..

润色鸿业

润色鸿业 : 重视文学为统治者服务的政治功能。由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提出。语出班固《两都赋序》:“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