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感之会

    应感之会 :

常与近代文艺学的灵感相对应解释。语出西晋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说明了应感现象具有即时性、短暂性和不易把握的神秘性等特征。

《礼记·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诗大序》也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人的内在的情感、心理,多是受到外物的刺激和触动,才会出现兴发和变化。因此文学的创作活动,与应感过程相关。

陆机《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凛凛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接着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晢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在受外物感发的开始阶段,文人将所观、所闻收纳于内心,激发起活跃的思维活动,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情感和思绪逐渐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物象时空,在情思活动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文人的情思变得越发明朗、鲜活,内在思绪中的各种物象也纷至沓来,在内心中变得越发明晰、透亮。与此同时,美妙的词句就会出现在文人的脑海中,精巧的技艺也能运用得恰到好处了。但是,这种情形的出现,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陆机说“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文赋》),刘勰说“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文心雕龙·神思》)。所以,陆机认为,“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创作之时需顺其自然,任其挥洒,成就此情文;“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文赋》),不可自作聪明,营构己意,破坏自然之文。

这种自然感发的应感过程,并非天性所为,自然而成,前期应有辛苦的学习积累和不断锤炼、打磨的过程。陆机《文赋》开篇即言:“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在创作前不仅要有“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的学习修养功夫,而且在创作后要有“选义按部,考辞就班”的熔裁推敲,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理和辞名实一体,情和文贯通一气。这些文论思想,在后来刘勰《文心雕龙》中《神思》《物色》等篇,得到了更为充分、全面的论述。

应感之会,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情思现象。它不能概括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但是,无论何种文学创作,都不应离开或偏离这个过程。

为您推荐

味外之旨

味外之旨 : 要求诗歌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声律文采,而应具有含蓄蕴藉之美。语出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司..

《一只马蜂》

《一只马蜂》 : 丁西林作于1923年。独幕剧。是丁西林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觉醒的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进行抗争的喜剧故事。剧中只有三个人物。吉老太太丈夫..

贵远贱近

贵远贱近 : 崇尚或推崇古代作家、作品,而轻视、贬低当代作家、作品。语出三国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曹氏父子作为曹魏的掌权者,极力倡导文学,对当时的文..

疾虚妄

五鹿充宗

五鹿充宗 : 代郡(今属北京)人。五鹿以地名为姓,五鹿(今河南濮阳)为春秋时卫国地名。官至尚书令、少府。为《齐论语》《梁丘易》的传人。博学善辩,闻于当时。据《西京杂记》记载,五鹿充宗曾拜弘成子为师。弘..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 文学作者之间互相轻视,看不起,从而对他人作出一些有失公允的评价的文学现象。语出三国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错采镂金

错采镂金 : 指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或追求的繁复、华丽、雕琢之美。南朝钟嵘《诗品》中卷云:“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鲍照比较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歌后,说谢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