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闻一多 :

生于湖北浠水。其父为晚清秀才。闻一多5岁入私塾,从小喜爱诗词和美术,接受传统的经史教育,也接受了晚清以来的“新学”教育。1910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912年冬考取北京清华学校。

  1913~1922年,闻一多度过了10年的清华生涯。曾任多种学生刊物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课余组织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游艺社” “美术社”等,参加演剧活动,从事美术研究。五四运动中作为清华学生代表团成员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聆听过孙中山演讲。1920年7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接受基督教洗礼,加入清华文学社。1922年7月毕业,旋赴美国留学。

  留美期间,闻一多学习绘画,并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在创造社的刊物上发表颇有影响的评论《〈女神〉之时代精神》和《〈女神〉之地方色彩》。异国他乡所感受到的种族歧视,使他的爱国情怀倍增。1923年6月,他获得芝加哥美术学院最优名誉奖,但校方剥夺了他可以凭此奖赴欧洲深造的权利。在科罗拉多大学毕业时,美国学生不愿与中国学生同台领取毕业证书。闻一多在家信中云:“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他提倡“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参加过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但他也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优长。1923年9月,印行了第一部新诗集《红烛》,收有《太阳吟》《忆菊》《洗衣歌》等,影响很大,开始形成其绚丽而雄奇的艺术风格。而诗中对祖国的泣血般的讴歌,也使闻一多被誉为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朱自清语)。

1925年6月,闻一多学成归国。先后在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后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吴淞国立政治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名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职。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归国后,他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理论的探讨,提出著名的“三美论”,即新诗要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和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其中的音乐美是格律诗理论的核心,主要指音节的整齐与和谐。闻一多提出了“音尺”的理论,格律化最根本的原则是诗行中的音节单位(即“音尺”,又称“顿” “音步” “音组”)的整齐规则,每句诗中要有相对匀称的“音尺”,最终造成听觉上的和谐统一、抑扬顿挫的效果。

1928年1月,闻一多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死水》,收入《死水》《发现》《祈祷》《口供》等1925年以来的诗作28首。这些诗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艺术理想和新诗格律化理念,成为其代表作,也集中反映了新诗规律化的更内在的原则,即“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主张。闻一多反对感伤主义和滥情主义,反对毫无节制的情感宣泄,在诗艺上实践着使主观情感客观化的原则,在诗中大量铺排意象。《死水》表达的是诗人对祖国死水一潭的社会现实的绝望与激愤之情,但诗人没有让这种强烈的情感肆意抒发,而是外化为“死水”的总体意象,又通篇采用形象的拟喻的手法,在情绪内敛的同时却使诗境升华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层面,这正是诗人遵循诗歌艺术本身固有的规律和法则的结果。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人。我想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1928年3月,闻一多参与创刊《新月》杂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闻一多随校南下,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广泛研究了中国的文化遗产,由研究唐诗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专著。他的学术研究,体系博大,勇于突破,善于建构,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1943年后,闻一多目睹抗战实况,痛感国运艰辛,开始投入反对专制独裁、争取民主进步的社会运动。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周刊》社社长,经常参加游行集会、发表演讲。1946年7月,民主人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以无畏的勇气在昆明7月15日的公悼大会上发表讲演,怒斥国民党的卑劣行径,归途即遭国民党特务狙击杀害。毛泽东高度评价:“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别了,司徒雷登》)

闻一多的一生是诗人、学者和战士高度结合的一生。他的诗作既是现代中国爱国诗的典范,又是现代中国格律诗的高峰。他的艺术探索、学术成就和高尚人格,都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宝贵遗产。199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闻一多全集》。

为您推荐

向恺然

向恺然 : 湖南平江人。14岁考入湖南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参加公葬陈天华风潮而被开除,旋自费赴日本留学,入宏文学院。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并与湘籍武术名家杜心五、王润生等过从甚密。回国后任..

《禽海石》

《禽海石》 : 10回。作者符霖。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群学社初版,封面标“哀情小说”,卷首有《弁言》,书后有徐念慈《跋》。小说用倒叙手法讲述了庚子之变时主人公秦如华的爱情悲剧。如华少时随父寄寓湖..

李涵秋

李涵秋 : 江苏扬州人。自幼喜好文艺,颇擅古文辞章。20岁中秀才,次年升廪贡生。曾在扬州、武昌等地做塾师、家庭教师、小学和师范学校教师。1921年应好友狄楚青、钱芥尘之邀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小说..

《饮虹五种曲》

以意为主

以意为主 : 指作诗为文应有一个主要意旨贯穿其中,并要求文辞章句为表现这一意旨服务。南朝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说:“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 指作者心中的忧愁苦痛、愤懑不平之情会激发他去从事创作,从而将自己的委屈、不满抒发出来。其可以上溯到《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太仙漫稿》

《太仙漫稿》 : 韩邦庆著。最初于光绪十八年(1892)连载于作者自编文学期刊《海上奇书》,共12则作品。《太仙漫稿》(附《例言》)无单行本,1926年刊行的《海上花列传》亚东本与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