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秋 :
江苏扬州人。自幼喜好文艺,颇擅古文辞章。20岁中秀才,次年升廪贡生。曾在扬州、武昌等地做塾师、家庭教师、小学和师范学校教师。1921年应好友狄楚青、钱芥尘之邀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小说时报》《快活旬刊》等,兼为多家报刊撰稿,并加入文学团体“青社”。次年秋,因不适应上海生活而返回扬州。1923年5月13日暴卒于家中。
李涵秋是维扬社会小说的泰斗,被誉为民初“第一小说名家”。他32岁开始创作小说,18年中创作长篇小说36种,发表短篇小说23篇。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作,次年发表在汉口《公论新报》上的《双花记》是其小说处女作,继而发表的《雌蝶影》《瑶瑟夫人》等小说也很受欢迎。他的作品以社会、家庭、言情题材为主,也偶及侦探、武侠等类型,译作较少。其代表作是《广陵潮》《战地莺花录》《侠凤奇缘》,其中《广陵潮》影响最大。《广陵潮》原名《过渡镜》,写鸦片战争以迄五四运动前夕扬州的社会风貌。
李涵秋的小说善于写人叙事,运用稗官野史体例,开辟出社会言情的新路。《战地莺花录》以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以三对男女青年林赛姑与赵瑜、赵珏与刘秀珊、缪芷芬与方钧的婚恋故事为主线,再现了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情况下,青年学生们投身革命的爱国行动。小说较早地使用了“革命”加“恋爱”的创作模式,这在新旧文学界都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侠凤奇缘》以韩凤琴和冯阿祥的恋爱婚姻为主线,在武汉、九江、苏州等地构成的广阔空间里展开叙事,侧面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风云。小说紧扣乱世之中朋友间背信弃义的社会现实,以此推动男女主人公婚恋的曲折发展,一方面打破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一见钟情的老套,一方面颠倒“公子落难,小姐搭救”模式为“小姐落难,公子搭救”新模式,但以阿祥与凤琴幸福结合结尾仍陷入了古代小说大团圆的俗套。其他比较著名的小说还有很多,例如《爱克司光录》《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怪家庭》和《好青年》等。他开辟的社会加言情模式不仅为张恨水、刘云若等作家指出一条新路,对新文学的革命恋爱小说也产生积极影响。
除小说外,李涵秋在诗文、书画、金石等方面均有独特造诣。他曾是扬州、武汉两地诗坛的重要诗人,有《沁香阁诗集》传世,存诗600余首。1923年,贡芹孙曾编著《涵秋艺术》介绍他的诗文、书画、金石成就。作为教师,李涵秋也是桃李满园,创造社成员洪为法、词学家任半塘、小说家张碧梧等都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