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建平王上书》 :
南朝梁江淹撰。原文见于《梁书·江淹传》《南史·江淹传》《文选》卷三十九。这篇上书的写作缘由,《梁书》中有记载:“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曰”(《梁书》卷十四),景素读此书后立即让江淹出狱。全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开篇列举历史上“信而见疑,贞而为戮”的事例,表示自己感同身受。接着讲述自己出身贫贱,并无远大抱负,但幸而得到建平王的垂爱,因此欲“结缨伏剑”以报答建平王的知遇之恩。没想到却遭此厄祸,功业未立,自己生命尚且不保,更别想为国家效“锥刀之用”了。然后阐明自己受罪之无辜,如同灌夫与司马迁等人一样冤枉,因此对于鲁仲连、楚狂接舆等人的避世远祸深表同情。他希望建平王能开张圣听,查明真相,如果自己罪得其实,则愿“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篇尾是对当朝政治的称誉,极尽赞美之辞:“方今圣历钦明,天下乐业,青云浮雒,荣光塞河。西洎临洮、狄道,北距飞狐、阳原,莫不浸仁沐义,照景饮醴而已。”(《文选》卷三十九)但紧接着文笔一转,“而下官抱痛圜门,含愤狱户,一物之微,有足悲者”。既表达出自己所遭受的冤屈与不公只是个案,同时也暗含自己不愿因自己“一物失理”而开启大梁“乱亡之端”的意思。
全文叙事、说理和抒情混融一体,叙事简明生动,说理清晰透辟,借助历史人物与事件以抒情,赞美与批评掌握得极有分寸。他能够把个人命运与历史人物命运和国家大义融为一体,行文骈散结合,气势动人,如开篇所云“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他还擅长化用前人语词,如“是以每一念来,忽若有遗”化用李陵《答苏武书》,“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化用司马迁《答任少卿书》,自然而不觉突兀,而且使情感表达更深沉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