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建平王上书》

    《诣建平王上书》 :

南朝梁江淹撰。原文见于《梁书·江淹传》《南史·江淹传》《文选》卷三十九。这篇上书的写作缘由,《梁书》中有记载:“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曰”(《梁书》卷十四),景素读此书后立即让江淹出狱。全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开篇列举历史上“信而见疑,贞而为戮”的事例,表示自己感同身受。接着讲述自己出身贫贱,并无远大抱负,但幸而得到建平王的垂爱,因此欲“结缨伏剑”以报答建平王的知遇之恩。没想到却遭此厄祸,功业未立,自己生命尚且不保,更别想为国家效“锥刀之用”了。然后阐明自己受罪之无辜,如同灌夫与司马迁等人一样冤枉,因此对于鲁仲连、楚狂接舆等人的避世远祸深表同情。他希望建平王能开张圣听,查明真相,如果自己罪得其实,则愿“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篇尾是对当朝政治的称誉,极尽赞美之辞:“方今圣历钦明,天下乐业,青云浮雒,荣光塞河。西洎临洮、狄道,北距飞狐、阳原,莫不浸仁沐义,照景饮醴而已。”(《文选》卷三十九)但紧接着文笔一转,“而下官抱痛圜门,含愤狱户,一物之微,有足悲者”。既表达出自己所遭受的冤屈与不公只是个案,同时也暗含自己不愿因自己“一物失理”而开启大梁“乱亡之端”的意思。

全文叙事、说理和抒情混融一体,叙事简明生动,说理清晰透辟,借助历史人物与事件以抒情,赞美与批评掌握得极有分寸。他能够把个人命运与历史人物命运和国家大义融为一体,行文骈散结合,气势动人,如开篇所云“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他还擅长化用前人语词,如“是以每一念来,忽若有遗”化用李陵《答苏武书》,“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化用司马迁《答任少卿书》,自然而不觉突兀,而且使情感表达更深沉有力。

为您推荐

应修人

应修人 : 浙江宁波慈城人。卒于上海。出身贫寒,自幼饱经世事沧桑。早年在上海福源钱庄做学徒,并开始诗歌写作,以旧体诗为主。1919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1920年..

思与境偕

思与境偕 : 指作家艺术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和谐统一,思指诗人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想象,诗人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想象不能脱离客观之境,要依赖于审美观照中心与境的契合。语出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然..

浮声切响

浮声切响 : 语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对于浮..

《寒陵山寺碑》

叶伯和

叶伯和 : 广东梅县人。卒于四川成都。家境殷实,自幼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1907年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政法大学、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和西洋诗。留学期间,曾结识萧友梅,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到民主..

时序

时序 : 指文学盛衰的原因是时代推移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梳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的过程并解释其原因,提出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著名论断。关于诗文演变的原因,刘勰认为政治状..

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 : 南朝齐永明年间,学者沈约提出了诗歌声律的四声八病说,世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将汉字的四声引进诗歌创作,运用四声造成诗歌中抑扬起伏的错落之美。四声按照汉字读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