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境偕

    思与境偕 :

指作家艺术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和谐统一,思指诗人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想象,诗人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想象不能脱离客观之境,要依赖于审美观照中心与境的契合。语出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然河汾蟠郁之气,宜继有人。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河中一带的士人,多葱郁秀杰之气。现在王驾住在这里,长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熏陶,因此他所作的五言诗,能够做到思想情感与景象情境浑然一体,这是诗家所推崇的。

思与境偕概括了艺术创作中主客体活动的基本情形。创作伊始,主体首先对客体对象进行审美观照,通过心灵对客体对象的感受、体验,主体或受客体影响而触物生情,或因心境与物境契合而托物寄兴,寓情于景。主观情意始终伴随客观物象共同运动,当两者融合无间时,就会产生审美意象,进而创作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司空图对意境的创造,偏于澄淡精致。他对王维、韦应物的山水诗特别欣赏,云:“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沇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趣味澄清敻远,象清澈的沇水一样流淌。“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与李生论诗书》)韵味清远,语言精致,品格高雅,貌虽平和,却不妨其诗具有遒举的骨力。王维、韦应物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3个重要特点:①善于描绘富有特征的眼前景象,给人以鲜明的直觉印象。②以精炼而又平淡的语言描绘自然,给人以淡语亦浓、朴语亦华的美感。③能把闲适之情表现得若隐若现,以便人们自己去领略山水田园的幽趣。王维、韦应物以平淡简洁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的特征,在描绘中不露痕迹地融入恬淡萧闲的情感,幽静肃穆的品性,从而表现其闲适隐逸的情趣。这种澄淡精致之美,就是司空图思与境偕的实质。

在司空图之前,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提出“神与物游”。王昌龄将诗歌意境的产生分为生思、感思和取思三格。他对取思的解释是:“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诗格》)即诗人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境象,心物相感,从而创造出意象。王昌龄是唐代将境从佛学借用到文学并且用得较多的一位。司空图的思与境偕继承了前人特别是王昌龄的思想。司空图对皎然的思想同样有所借鉴,皎然明确指出作家情思与境的关系,“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诗式》)。司空图继承了前人的言论,用思与境偕四字概括这一命题,给人以简炼精当的感觉。

明代王世贞的神与境会、兴与境诣(《艺苑卮言》)与此类似。清代的王夫之发挥了司空图的思想,提出了“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姜斋诗话》卷三)的观点。王国维则将“意与境浑”(《人间词乙稿序》)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对艺术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阐述,进一步发展了思与境偕的思想。

思与境偕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您推荐

浮声切响

浮声切响 : 语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对于浮..

《寒陵山寺碑》

《寒陵山寺碑》 : 十六国后魏温子升撰。原文见于《艺文类聚》七十七、《全后魏文》卷五十一。本文主要记东魏丞相高欢破尔朱兆兄弟事。开篇论述为国立功者,当树碑纪功。文中举晋文公与齐桓公等人虽然..

叶伯和

叶伯和 : 广东梅县人。卒于四川成都。家境殷实,自幼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1907年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政法大学、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和西洋诗。留学期间,曾结识萧友梅,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到民主..

时序

四声八病

四声八病 : 南朝齐永明年间,学者沈约提出了诗歌声律的四声八病说,世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将汉字的四声引进诗歌创作,运用四声造成诗歌中抑扬起伏的错落之美。四声按照汉字读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

狮吼社

狮吼社 : 1923年狮吼社最初由滕固、章克标、方光焘、张水淇4人在日本留学酝酿。1924年3月滕固和方光焘回国后与在日本的章克标、张水淇商定,在上海创办了狮吼社。狮吼意为不满于周围环境,要向社会发出..

抗战文艺工作团

抗战文艺工作团 : 1938年5月中旬成立于延安,属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和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团体名称由毛泽东命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战全面展开。为配合抗战的需要,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