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櫆 :
安徽桐城人。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幼时聪慧颖异,师从同里名儒吴直,与桐城姚范、张若矩、方泽、江若度、叶酉等人相友善。雍正三年(1725),援例入太学,进京后,同乡方苞收之门下。乾隆元年(1736),方苞荐应举博学宏词科,被黜落。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应经学,又报罢。二十六年,任黟县教谕,后被聘为歙县问政书院山长。数年后告归,居枞阳江上,不复出。四十五年,病逝于家,享年83岁。
近代学人刘师培认为桐城派古文家中,只有刘大櫆“稍有思想”(《论文杂记》之十二)。其《天道》上中下三篇、《辨异》《汪烈女传》《息争》等文都显示出其思想越出流俗,富有创见。在天道观上,他认为:“天道,盖浑然无知者也。”(《天道上》)无论是天上的日月星辰,还是地上的山川河流、芸芸众生,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并不受到天的支配。虽然讲天道,但其目的还是在讲人事。伦理观上,他认为君臣之间是共事之义的关系,“君臣以义合”(《汪烈女传》),双方相合,则臣留;双方不合,则臣去。理欲观上,在《辨异》一文中肯定人欲的存在,提出“欲”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发之情之一,是人的自然本性。他还明确指出,圣人也有欲望,甚至比平民百姓的欲求要大得多。这种观点与朱子所提倡的圣人“明天理,灭人欲”是截然相反的。他反对“去人欲”的态度,与程朱理学相悖,在康乾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学术门户之争上,他在《息争》一文中对唐代韩愈排斥佛老,宋代洛党、蜀党之争,朱、陆之异,都给予了批评,“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还认为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这种包容的学术理念,在当时有着积极意义。
刘大櫆是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在文学理论上颇有建树,自成一家。其《论文偶记》一书,在方苞“义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探求了文章的艺术性。在他看来,文章之学是一门独立的、有价值的学问,写文章是专门的技艺或才能,是文人的“能事”。他极重文的神气,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世称为“因声求气”说。极为重视文章的审美问题,提出“文贵奇”“文贵高”“文贵大”“文贵远”“文贵简”“文贵疏”“文贵变”“文贵瘦”“文贵华”“文贵参差”“文贵去陈言”“文贵品藻”等12类审美要求。
《论文偶记 初月楼古文绪论 春觉斋论文》封面
刘大櫆的文章以品藻音节为宗,虽受法于方苞,但能变化自成一体。阮元评其文“兼集《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国史文苑传稿》卷二下“刘大櫆”),指出了刘大櫆文章的个性化特色。“气肆”,是说其文气势充沛,铺张扬厉;“才雄”,是说其文才力雄健;“波澜壮阔”,是说其文结构跌宕,抑扬开阖,变化无穷。如其文《海舶三集序》,作家为了表现人臣以国事为重,心无外物,接连了用了三个排比句式,既显才力,又逞气势。类似文章如议论文《天道》《雷说》《观化》等,书信如《答吴殿麟书》《与王君书》《答周君书》等,皆才气横溢,怪奇磊落。碑传文如《下殇子张十二郎圹铭》《张复斋传》《胡孝子传》《章大家行略》等,以小说笔法入古文,写人传神,突显桐城文章家法。《黄山记》《游浮山记》等游记文,以刻画景物的详细具体和篇幅长大取胜,为方苞、姚鼐文中所未见。诚如吴定说其师文章“倾江灌河,气盖八纮”(《刘大櫆集》附录三吴定《祭海峰先生文》),虽有过誉,但指出了刘大櫆文章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刘大櫆汲取了子书的排荡奇诡、史传的跌宕起伏、汉赋的铺张扬厉、唐宋古文的错落有致,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风。
刘大櫆不仅以文名,更以诗显,其诗甚至被程晋芳认为胜于文。他谈诗,往往以诗文互通而论之,自成体系。认为诗是心志的外在表现,还以气论诗,说:“文章者,人之心气也。”(《海门初集序》)认为诗歌的功用比较广泛,说:“诗之为用广矣。其达而在上者, 登歌清庙,扬厉朝廷之盛德,而比隆商周雅颂之遗;其穷而在下者,抱其所有而不得施设,悲愁感奋之无憀,而见于吟咏;亦得穷人情物类之微,而极写夫日月风云之状,使人读之,可以歌,可以泣,不知手足之舞蹈也。”(《朱东发诗集序》)其诗作较多,古今体诗有900余首,涉及怀古、感怀、山水、赠别、田园等题材。五古如《杂感十一首》《感怀六首》等,得之于阮籍为多,山水田园之作如《游龙眠山》《登龙山》《饮酒五首》等,往往具大小谢、陶渊明之格局。七古如《金台行》《仇英战马图》《天都峰》等,悲歌慷慨,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之风。七律如《晓过京口》《登迎江寺塔》《感兴》等,工整严谨,澄淡似王维,豪逸似李白,沉雄似杜甫。五绝如《途中所见》《潭上》《晚坐》《际晓》等,“神韵天成,几不让王、裴独擅”(《海峰文集》附录“诸先达友人评论”徐昆山评语)。七绝如《焦山》《登楼》《晚过黄州》《少年行二首》等,“高者似李青莲,次则刘中山,又兼撮宋元诸大家之胜,真旷代逸才也”(《海峰文集》附录“诸先达友人评论”徐昆山评语)。
刘大櫆著述较丰,有《海峰文集》10卷,《海峰诗集》6卷,又有《论文偶记》1卷。尝修纂《歙县志》,编有《历朝诗约选》《唐宋八家古文约选》《五言正宗》《七律正宗》等选本,评点《孟子》《庄子》《国语》《唐人万首绝句》《钱笺杜诗》等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