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而不越 :
语出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讲的是文学作品中局部丰富性与整体统一性可实现有机结合。
刘勰此语本诸《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韩康伯注云:“备物极变,故其名杂也。各得其序,不相逾越,况爻繇之辞也。”意即世界万物的名称虽然杂多,但爻辞却能够遵循万物的秩序,不使杂多的名称互相混淆。所谓附会,纪昀解释为:“附会者,首尾一贯,使通篇相附,而会于一,即后来所谓章法也。”可见刘勰是将《周易·系辞下》中形容爻辞话引申来形容文章谋篇布局的理想状态。
杂而不越的谋篇布局效果要求创作者对于作品,首先,应有整体的规划,不应局限于局部的雕琢,即“故宜诎寸而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文心雕龙·附会》)。其次,作品应有贯穿始终的明确主题统摄局部,即“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刘勰指出,实现杂而不越的关键在于情志、事义、辞藻、声律四者之间的有机配合,具体说就是要“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