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儿》 :
作者康白情。1922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收《草儿》《送客黄浦》《窗外》《暮登泰山西望》《斜阳》《妇人》等诗作100多首,是诗人1919~1920年新诗创作的合集。书前有俞平伯《序》、作者《自序》,书末附“味蔗草”旧体诗50余首及《新诗短论》一文。
诗集《草儿》题材广泛,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诗人所行之处的所见所闻,民间的风土人情,还有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呼声等,方方面面见诸笔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将视线投向社会现实,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成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另一类则写景,体现个体情绪与自然的物我交流。
《草儿》(上)康白情
《草儿(下)》康白情
在胡适、俞平伯、刘半农等初期白话诗人中,康白情的诗歌自然、抒情,显示了初期白话诗朦胧的艺术自觉。诗人在《妇人》中没有直述生活的苦难,没有写驴子如何艰难犁田、夫妇二人如何辛苦劳作,而是以轻快俏皮的语言,描绘了春耕后夫妇二人牵着驴子回娘家的场景,以民间风情画的方式表现普通民众劳苦之后片刻的轻松和温情。著名的《草儿》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水乡耕牛图,以草儿、耕牛和鞭儿几个意象的整合,突出表现耕牛的艰辛劳作,以此来暗示劳动者的苦难。最初发表时题名为《牛》,修改之后更名为《草儿》,并以之为诗集名,之后再度修改,更名为《草儿在前》,收入《草儿在前》集。可见康白情对这首诗的喜爱。草儿在前,耕牛紧随,鞭儿在后,草、牛与鞭之间形成了多重逻辑关系,以此象征着人性的复杂和缺憾。与胡适的《人力车夫》、周作人的《两个扫雪的人》等诗歌相比,康白情的《妇人》和《草儿》在意境和表现深度上显然要高出一筹。
康白情的写景诗在初期白话诗中也独具一格。他擅长写景,其景物描写大多气象开阔、细腻清新,展现出初期白话诗新鲜活泼的特点,较少旧体诗词的影响和束缚。在《日观峰看浴日》里,诗人用一系列描绘色彩的词语如“藕”“茄”“胭脂”“鲤鱼”“紫金甲”“碧玉”等,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为自然景观染上一层柔润宁静的童话色彩。梁实秋称其为“设色的妙手”。
在提倡诗体大解放的五四初期,康白情的《草儿》可谓是诗体大解放的典型。同时期的其他白话诗人如沈伊默、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等,大多是在古典诗词传统或民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白话诗的诗体探索,康白情则走出不同的道路。他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在诗体上的约束,将诗与散文相融合,形成一种无韵的自由诗。胡适大力称赞《草儿》“富于创作力,富于新鲜味儿……可见诗体解放的重要”。但其诗语言不够凝练、诗歌意境、张力欠缺等。茅盾曾经评价康白情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历史文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