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之争 :
《语丝》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1930年3月停刊,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钱玄同等。
《语丝》报刊
《现代评论》于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1928年12月停刊,主要撰稿人有陈西滢、胡适、丁西林、徐志摩、吴稚晖、王世杰等。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成员在五四运动以后曾共同批判过封建思想与复古文学,在反对帝国主义、提倡白话文、批评军阀的黑暗统治方面都有一致的地方,然而,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动,他们的思想观点发生了分歧,双方就女师大事件、五卅运动以及三一八惨案等政治问题发生过论争。
1924年2月杨荫榆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因管理方式过于保守引发了学生的不满。秋季开学时杨荫榆开除了3位因江浙战事阻隔未能按时报到的同学,并且辱骂学生代表,激起学生们的公愤,于是爆发了女师大学潮。1925年5月27日,由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7名教授联名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抨击杨荫榆开除学生的荒唐之举,声援学生的正义斗争。5月30日,陈西滢发表“闲话”(《粉刷茅厕》),认为鲁迅等教员的《宣言》“未免过于偏袒一方,不大公允”,进而认为女师大学潮是“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造成的。鲁迅与周作人对陈西滢的言论进行了批驳。鲁迅作《并非闲话》驳斥陈西滢,指责陈貌似公允,实则偏袒杨荫榆。后又发表《我的“籍”和“系”》,对陈西滢的言论进行反击。周作人也发表《京兆人》,对陈西滢的某籍某系论表示不满。这次论争持续了近1年。
《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
在女师大事件还未结束之时五卅运动又爆发了,语丝派成员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人都发表过抨击帝国主义的文章,表达出决不妥协的坚定立场。现代评论派在谴责英日帝国主义的同时,希望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反对群众运动,更反对宣战。三一八惨案爆发之后,陈西滢一方面批评段祺瑞政府残杀无辜群众,另一方面又根据道听途说的消息来指责群众领袖。鲁迅在惨案发生当晚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猛烈抨击段祺瑞政府的残暴行径。此后又撰写系列文章,对陈西滢的论调表示极大的愤慨,对死难学生表示深切的同情。
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是五四新文学阵营中的两个重要的文学派别,对倡导新文化运动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现代评论派大多是留学欧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既想追求民主法治,又想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既信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又要依附于政府之下;这影响到他们对政府的批判力度,也使他们无法正视群众运动。语丝派的成员则始终站在进步学生的一边,支持群众的正义斗争,对于一切政府的黑暗统治都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标志着新文学阵营内部思想的日渐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