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戴望舒 :

浙江杭县(今杭州)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曾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1932~1935年在法国游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迁往香港,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并主编进步刊物。1942年以抗日罪名被日寇逮捕入狱。1948年又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1949年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

戴望舒于1928年发表《雨巷》,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具有“音乐美”,循环、跌宕的旋律和复沓、回旋的音节,衬托了一种彷徨、徘徊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寂寥、惆怅的心理情绪,间接地透露出痛苦、迷茫的时代氛围。随后戴望舒创作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堪称是意象性的典范之作,诗学的重心已经从音乐性转化为意象性。意象性在戴望舒20世纪30年代的诗作中得以普遍贯彻。

戴望舒在《现代》月刊创刊号(1932年施蛰存主编)上发表了很多著作、译作,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他在诗作中贡献了“现代派”具有群体特征的原型的心态和心理图式。诗作《乐园鸟》中所体现的荒芜感受到T.S.艾略特长诗《荒原》的影响。戴望舒的诗中始终贯穿着对现代文明和现代性的感知和质疑,失落和感伤也是现代的。

在创作《雨巷》《我的记忆》的同时,戴望舒也以极大的热情创办左翼色彩的刊物《无轨列车》《新文艺》,发表了《我们的小母亲》《断指》等富于革命情调的诗篇。这一时期的戴望舒试图摆脱新月派诗对于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及建筑美等外在形式的过分倚重,而是强调诗传达情绪与题材的现代性和新颖性。戴望舒在新诗史上的意义尤其体现在古典美中。如《雨巷》中营造了具有古典背景的江南水乡的文化氛围。诗中的“寂寥”“愁怨”“太息”“彷徨”“梦”“静默”等诸般感受都在这个悠远的文化背景里找到了依托,从而生成了一种古典美。戴望舒有些诗连形式也是古典的。《古意答客问》便是一首拟古诗,近于古典诗赋中的主客问答体,表达的也是寄情山水的隐居情怀。

戴望舒先后出版诗集《我的记忆》(1929),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3集,《望舒草》(1933),附《诗论零札》,《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共存诗90余首。

戴望舒早期的创作深受晚唐诗歌和法国浪漫派影响,后转向借鉴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并使中国早已出现的象征派诗歌由神秘难懂走向为人所理解和欣赏。前期诗歌多带有象征主义式的迷蒙和幻灭,充满了徘徊和忧郁的情绪。后期的《灾难的岁月》则较为明朗,其中的《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充满了深情。戴望舒在散文、论文、外国文学译介方面也多有成就。

为您推荐

何其芳

何其芳 : 生于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一个封建大家庭,卒于北京。幼时喜读中国古典诗词小说。12~15岁在私塾读书。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毕业。..

虚静说

虚静说 : 是一种精神状态。虚,空也,内心排除外扰;静,止也,心灵停息内动。最早源自先秦老子关于体道心态的描述。《老子》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即只有内心极虚、极静,才能在纷纭的..

刘汲

刘汲 : 应州浑源(今山西浑源县)人。父刘撝,字仲谦,天会二年(1124)辞赋状元。刘汲自幼颖悟绝人,早传家学。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历仕庆州军事判官、蒲县令、应奉翰林文字、西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等职。平生寡..

郦权

左联作家与民族主义文学论战

左联作家与民族主义文学论战 : 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人,他们曾先后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现代文学评论》等刊物,鼓吹“..

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 : 指用含蓄委婉的语词表达褒贬之义。刘歆在《移书让太常博士书》中云:“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亦云:“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儒家学说..

刘光谦

刘光谦 : 沈州(今辽宁沈阳)人。父刘泽,字润之,为部掾,断狱有阴德。泰和三年(1203)进士。历仕左右司郎中、司农少卿等职。处事详雅,为朝廷所知。56岁病卒于许州(今河南许昌)。《中州集》卷八存录其诗1首,薛瑞兆、..